国家一级博物馆之147 阜阳市博物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2 05:27 1

摘要:阜阳市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原馆址于1987年建设,坐落于清河东路339号。1963年郭沫若题写馆名。新馆位于阜阳市颍州区府前路96号,于2023年5月18日开馆。

阜阳市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原馆址于1987年建设,坐落于清河东路339号。1963年郭沫若题写馆名。新馆位于阜阳市颍州区府前路96号,于2023年5月18日开馆。

博物馆馆藏文物12.6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4件、二级文物296件、三级文物2303件,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珍贵古籍13部。藏品分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书画、古生物化石等十几个门类。

01

场馆概况

阜阳市博物馆新馆位于城南新区中清河西侧、八里松路北,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2.96847万平方米,地下面积0.9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14万平方米,上展文物2000余件。

新馆外观造型以方形几何体作为主基调,极像石头裂成两瓣后,中间露出一块玉石,寓意为“石开玉现”,建筑立面采用阜阳兰亭碑刻文化意象在表皮上刻画出苍劲有力的文化符号,展现阜阳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展馆包括地下一层文物库房,地上四层展厅,外形为“石开玉现”造型。博物馆新馆展示区分三层,其中一楼为临时展厅和多媒体互动厅、二楼为阜阳通史展览、三楼为四个专题展厅。

02

基本陈列

--- 阜颍之昌---

二楼通史厅“阜颍之昌——阜阳历史文化陈列”总面积4641平方米,总展线长1006米,上展文物达779件套。展览共分为八个单元部分:文明溯源、商周南渐、淮韵楚风、汉风菁华、南北汇融、盛世殷阜、名城颍州、明清风云,选取了体现阜阳各个历史时段社会发展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珍贵文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时为序,展示从新石器时期到民国时期阜阳近八千年的沧桑变迁。

--- 南海人文历史陈列展 ---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面,中国对于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具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宋以来,中国政府将南海诸岛纳入版图。本次展览陈列了南海的诸多特色文物,包括特色海洋生物标本、历代的出水钱币等。

--- 近代风云 ---

近代以来,阜阳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艰苦求索,抛洒热血。今天,我们通过对先辈的追思和缅怀,来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崭新的篇章。

--- 流光溯影 镜鉴颍淮 ---

铜镜作为古人整装理容的用具,最早可追溯于距今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阜阳博物馆馆藏铜镜丰富,以汉镜为主,其优美的造型,精巧的纹饰,丰富的内涵,无不折射出中国古代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

--- 丹青画汝阴 墨海一方田 ---

中国书画,流芳千年,活力依然,大众好之,老少习之。阜阳被称为中国书法名城,孕育出了众多书画艺术名家,他们的作品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书以载道,文以化人,书画承载的,不仅有写意和文化,还有情怀和精神。愿大家能在笔墨山水中,领略阜阳丹青魅力。

03

馆藏珍品

--- “大梁七年”铭铜戈 ---

战国“大梁七年”铭铜戈,1965年出土于临泉县,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军用兵器,戈上铸有“大梁七年”铭文,记录了魏国在“大梁”都城迁都后第七年的铸造信息。它不仅工艺严谨、铭文清晰,更佐证了当时魏国势力深入阜阳一带的历史事实,是研究战国军事格局与地方治理的重要实物。

--- “郢大府”铜量器 ---

战国楚“郢大府”铜量器,1976年发现于凤台县,这件圆筒形铜量为楚国“郢大府”颁发的标准量器,是古代国家用来统一计量的重要工具。器物底部刻有“平”字,代表标准精度。测得容量约1110毫升,换算为楚国“五升”制度的标准筲,是我国先秦计量制度体系的实物代表。

--- 圆仪 ---

西汉圆仪是一套由木制漆盘和星宿刻盘组成的古代天文测量工具,1977年出土于阜阳汝阴侯墓。它采用赤道坐标原理设计,可用于观测天体位置,是现存世界最早的赤道式天文仪器,比西方类似工具早1700多年,彰显了中国古代天文科学的先进水平。

--- 阜阳汉简 ---

阜阳汉简,出土于汝阴侯墓,整理出简牍二十余种,包括《诗经》《周易》《苍颉篇》《春秋事语》《儒家者言》等。它们是汉代以前文献的早期写本,其中不少版本独具地域特色,反映出楚地学术传统的多元与丰富。汉简保存状态良好,是研究先秦两汉文献、文字演变与学术传播的重要资料。

--- 西汉鎏金铜座玉杯 ---

西汉鎏金铜座玉杯,出土于涡阳嵇山崖墓,白玉与鎏金铜座结合,杯身轻薄透亮,座部绘有应龙、云纹、柿蒂花纹等华美纹饰。其工艺融合汉代制玉、鎏金及描金技法,代表了汉代贵族用器中的顶尖水平,也反映出当时饮食礼仪与审美品位的高度融合。

--- “大泉五十”青铜钱母范 ---

新莽“大泉五十”青铜钱母范,1974年出土于界首市汉代古城址,是王莽时期“大泉五十”钱币的母模,具有极高的制度与技术研究价值。母范结构严谨、铸造规整,是古代官方铸币流程的实物证据,也证明阜阳一带曾是新莽政权重要的制钱基地。

--- 新莽规矩铜镜 ---

新莽“刘氏去,王氏持”规矩铜镜,出土于阜阳七渔河墓葬,镜背铭文反映了王莽代汉时期的政治宣传口号,句句充满强烈时代印记,如“刘氏去,王氏持,天下安宁”。镜面分区描绘青龙、朱雀、白虎等瑞兽,融合政治话语与美学表达,是新莽时期民间舆情与信仰的结合体。

--- 白釉褐彩虎形瓷枕 ---

金白釉褐彩虎形瓷枕,瓷枕作卧虎造型,白釉胎上以褐彩和黑彩绘出虎纹、草丛、飞鸟等图案,表现力生动。作为辟邪象征,虎形枕寓意镇邪安神,也折射出金代北方民族与中原文化融合下的民间审美。枕上书“虎”字,寓意直接而有力。

--- 铜肖形印 ---

西汉铜肖形印,印章为一枚铜质圆形私印,印面刻一鹬鸟图案。鹬鸟在古代常被视为天象之鸟,能“知天将雨”。结合汝阴侯墓中出土的大量天文器具与《日书》等天文典籍,这枚印章或代表墓主担任天文观测相关职务,是身份的象征,也反映了汉代早期职官体系中的天文职能构成。

--- 铜质铭文诏版 ---

秦量器铜质铭文诏版,又称秦量诏版,青铜质,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8厘米,重0.015千克。书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新蔡斗。”

--- 福禄寿喜人物纹罐 ---

清界首窑福禄寿喜人物纹罐,此件清界首窑福禄寿喜人物纹罐是界首彩陶中的一件精品,剔花工艺,罐体唇口直颈,溜肩鼓腹,其上分别刻画卷草纹和开光人物纹。主体纹饰由一朵朵如意云纹组成四个圆形开光,开光内各刻画一个人物,分别为福禄寿喜四星,表面施以绿釉装饰,人物刻画生气十足,让人爱不释手。

来源:梦想兰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