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CSCO破圈对话 | 深耕·共拓·致远:强强联手,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合作新范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2 14:11 1

摘要:2025年9月10日-14日,第2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大会以“规范诊疗 创新引领”为主题,强调以规范筑基,以创新驱动。

2025 CSCO 破圈对话

2025年9月10日-14日,第2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大会以“规范诊疗 创新引领”为主题,强调以规范筑基,以创新驱动。

会议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于9月11日特别策划“2025CSCO破圈对话”活动,以“深耕·共拓·致远”为议题,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肿瘤医院)潘跃银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敏教授,辉瑞中国战略联盟事业部总经理金肖东先生,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郭霆先生以及与癌共舞论坛创始人金萍女士等多位临床和行业的专家与代表,聚焦威胁国民健康的两大 “癌症杀手”肺癌和乳腺癌的真实患者需求展开破圈对话,共同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多方协作创新路径。

从左向右依次为李锋先生、潘跃银教授、陶敏教授、金萍女士、郭霆先生、金肖东先生

逆境突破 攻坚克难

打通“最后一公里”障碍下的中国应对

随着分子分型、靶向药物及免疫疗法的迅速发展,肿瘤诊疗已全面迈入精准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的新阶段,为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希望。然而,肺癌与乳腺癌作为我国两大高发恶性肿瘤,在临床实践中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患者的治愈之路仍布满荆棘。

陶敏教授的多年实践中,他认为当前肺癌与乳腺癌的诊疗仍存在三大核心瓶颈:其一,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在诊疗规范和技术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患者生存预后不均;其二,基因检测普及率低、标准化不足,形成“精准壁垒”,制约了精准治疗的全面实施;其三,优质药物可及性不足,难以进入基层地区,形成了“最后一公里”的障碍。

面对这些严峻挑战,我国并未止步于困境,而是通过体系化建设与多学科协同不断推进临床实践的优化与创新。陶敏教授介绍道:“在全国专家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肿瘤规范化诊疗体系。而分级诊疗与医联体建设也正在努力弥合规范化的差异。”区域医疗中心通过技术下沉、人才培训、多学科(MDT)远程会诊等途径,助力基层医院提升诊疗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扩容。同时,国家层面持续推进单病种质量控制与临床路径标准化,为实现“同质化诊疗”奠定基础。

陶敏教授

“患”位思考 生态创新

“以患者为中心”的路径探索正当时

在我国肿瘤诊疗体系向精准医疗和标准化管理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患者在整个疾病历程中仍面临多维度、多层次的未满足需求。这些需求已突破治疗层面,扩展至医疗资源整合、心理社会支持体系与连续性康复服务等系统性层面,迫切呼唤建立更加一体化、人性化的健康服务新生态。

“我每天都能听到来自患者和家属最真实的声音。”作为患者服务领域的资深实践者,金萍女士深切体会到患者群体的现实困境。她指出,首要问题在于优质医疗资源获取仍存在“多重关卡”,通常面临号源紧张、异地报销繁琐、各地诊疗方案差异等现实阻碍。其次,从确诊到康复,患者心理支持严重缺位,缺乏常态化、易获取的专业服务。再次,疾病的长期随访与管理体系尚未健全,仍处于碎片化状态。此外,药物可及性、特殊人群关怀及家庭照护者支持等亦需系统提升。她呼吁,应继续提高关键抗肿瘤药物在各级医院的配置率,推进治疗标准化,并制定针对老年、年轻及经济困难等人群的个性化服务方案。

金萍女士

“辉瑞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解决患者在疾病管理和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未尽的需求。”面对真实而迫切患者需求缺口,作为全球领先的医药企业,辉瑞正以“Outdo Cancer/共克癌症”为愿景,系统推进从研发到服务的全方位战略。金肖东先生强调,辉瑞依托小分子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治疗三大技术平台聚焦高发癌种及不同疾病阶段,以突破性科学加速抗癌进程,同时积极构建合作生态,携手政府、医疗机构、学术单位推动规范化诊疗向基层延伸。”他承诺,未来辉瑞将持续探索创新模式,将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助力基层健康保障“强起来”。

金肖东先生

而华润医药作为践行“大国民生”的央企力量,也以其全国性的渠道与供应链能力,积极补位诊疗生态的重要一环。“华润医药依托覆盖全国9000余家医院及8万家基层医疗的网络布局,于2024年与辉瑞围绕四大成熟抗肿瘤产品展开战略合作,通过“润曜”专业平台,以“专业化学术推广+数字化诊疗服务”双轮驱动,推动这些药物广泛可及与合理使用。”郭霆先生谈到,秉持着“像医生一样思考、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华润医药将充分整合华润集团的多元资源优势,为创新药及成熟药物的患者可及作出持续贡献。

郭霆先生

希望托举 协作升级

“医”“企”“患”聚力打造健康服务“零距离”

伴随医学模式从疾病治疗向全人、全程关怀转变,肿瘤诊疗正逐步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多方协同的诊疗生态系统,已成为推动中国肿瘤防治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潘跃银教授强调,实现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核心在于推行高质量的医患共同决策。他指出:“医患共同决策的起点是信息的对称与共鸣,关键是探寻并尊重患者的价值观与偏好。”医学数据是群体的,但患者是唯一的。通过将患者的个体化因素纳入医疗决策,能够有效避免“只见疾病不见人”的局限,从而显著增强治疗依从性与患者信心,真正实现生物医学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精准。

“当然,在临床实践中,患者治疗的成功既依赖于前沿创新药物的快速应用,也离不开优质成熟药物在不同地区的广泛可及,因此要根据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需求进行合理的药物使用。”潘跃银教授表示,创新药物代表治疗天花板的不断突破,为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而成熟优质药物关乎治疗的“基本盘”和“公平性”,是保障大多数患者基础治疗需求的基石。两者协同,既引领临床标准的持续进步,也筑牢了普惠医疗的基石,共同构成了保障患者生存获益的完整拼图。

潘跃银教授

当然,“以患者为中心”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需要践行的承诺。作为中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辉瑞正积极践行“Beyond the Pill”的理念,将服务延伸至药物之外。金肖东先生介绍道,公司通过AI智能助手服务平台、V-Track合理用药项目、乳腺癌生态圈等一系列举措,赋能医患共同决策,支持诊疗体系的智能化与精细化升级。“只有当患者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积极参与到治疗决策中,才能真正达到肿瘤治疗的医患共同决策,实现治疗方案的个性化和最优化。”

华润医药则凭借其强大的医药流通与零售网络,致力打通患者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郭霆先生谈到,“润小医”互联网医院平台与“德信行”专业药房服务共同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患者关爱体系,提供从用药指导、药品配送、慢病管理到慈善援助的全周期支持。这一布局不仅切实延伸了医疗服务的可触达范围,更是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重要实践。

活动尾声,"肿瘤患者关爱倡议"正式启动,所有嘉宾手持象征生命与希望的绿叶共同贴附于"生命之树",为肿瘤患者“共筑希望之树,托举生命之光”

希望托举肿瘤患者关爱倡议活动启动仪式

在多方协同的医疗生态中,医疗机构作为临床诊疗的主导者,承担核心救治职责;企业凭借研发创新与资源整合能力,持续推动治疗手段与服务模式的进阶;患者组织则深入一线,传递真实需求与群体呼声。每一方皆具独特功能,不可替代。唯有凝聚共识、协同发力,形成一致行动力,才能真正构建“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为基础、以共融为路径”的全新健康治理格局。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Anmi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