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录影棚里三十个姐姐互相拥抱,镜头扫到房琪时,她伸出的手悬在半空整整三秒没人接。
录影棚里三十个姐姐互相拥抱,镜头扫到房琪时,她伸出的手悬在半空整整三秒没人接。
这段画面在热搜挂了一整天。
很多人第一次发现,原来节目里笑得最甜的姐姐,私下连微信都没被拉进群。
三个任务环节,房琪做完自我介绍,对面姐姐集体沉默。
叶童问旁边人这是谁,声音没关麦,全场听得清清楚楚。
后来做游戏,房琪主动递水,对方顺手把水递给了更远的陈德容。
有现场工作人员爆料,彩排间隙其他姐姐凑在一起聊新剧资源,房琪凑过去时话题立刻停了。
这种尴尬不止发生在镜头里,后台化妆间她坐的位置永远是单独一张凳子。
翻看往期节目,类似情况不少。
某次公演选队友,房琪站起来三次没人选,最后自动归入剩下一组。
弹幕飘过一句“像极了转校生”,点赞冲到十万。
网友扒出她去年微博,给某位姐姐新剧打call,对方回了个谢谢表情再没下文。
同期其他姐姐互相转发至少带三个表情包。
业内人士透露,房琪团队确实提前打过招呼,希望姐姐们多互动。
但节目开播前三天,原定和她同公司的艺人临时退出,原本谈好的抱团剧本直接作废。
更扎心的是数据。
节目播出后,房琪个人镜头时长排倒数第四,热搜词条里除了名字几乎没有有效内容。
品牌方临时撤下的商务合作,原定三个现在只剩一个。
对比组很明显。
陈德容和叶童 decades 前就合作过,这次见面直接拥抱转圈。
后台花絮里,她们分享同一包辣条,用同一个保温杯喝水。
这种自然流露的亲近感,装不出来。
有参加过同类节目的艺人说,真人秀最怕遇到半生不熟的同事。
太热情显得假,太冷淡又怕被剪成孤立。
房琪恰好卡在这个尴尬位置——认识但不够熟,想亲近又找不到切口。
其实娱乐圈这种场面很常见。
某次时尚活动,十几个女明星合影,站在最边的那个永远是被裁掉的。
只是这次镜头把裁掉的过程完整放出来了。
值得玩味的是房琪的反应。
被忽视后她没黑脸,反而更积极地帮忙递道具。
只是每次帮忙后,她退半步的动作太过熟练,明显不是第一次经历。
节目组后期给她配了励志字幕,观众却不买账。
弹幕刷屏“努力错方向”,点赞最高的一条说“成年人社交第一课,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你的热情”。
回看整件事,问题可能出在时间差。
其他姐姐提前半个月进组磨合,房琪因为档期晚了十天。
十天足够让抱团的小圈子定型,后来者天然多一道门槛。
更深层的原因,是资源重叠带来的微妙竞争。
同类型才女路线,同年龄段,连待播剧题材都撞车。
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全是暗流。
有制片人说破真相:真人秀是放大镜,也是照妖镜。
平时能装的在这里装不了,平时忽略的在这里会被无限放大。
房琪的问题不是情商低,是还没学会怎么在镜头外先做人。
观众其实不傻。
谁是真的姐妹,谁是营业关系,看几个眼神交流就能分辨。
这次全网围观房琪的尴尬,不过是把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摆到台面上。
最后想说,成年人的社交真相很残酷:不是你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回报同样的好。
但也不必因此否定真诚的价值,只是需要把真诚留给值得的人。
房琪这次翻车,给所有想混圈子的人提了个醒:比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前半年经营关系。
否则等到镜头架起来,再补救就晚了。
来源:湖中划船的悠然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