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19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林阿姨今年才45岁,却总被误认为50多。她自己也苦恼,"脸上没多少皱纹,就是头发白得太快了,几年时间几乎全白了。"她原以为是提前衰老,但体检一切正常。医生却提醒她,白发越来越多,未必只是老了,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营养“报警”。
很多人对白头发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了年纪就该白”的层面。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年轻人频繁长白发,背后常常隐藏着几个关键的营养缺口。它们,正在悄悄改变你的发色。
先说个事实:人的头发之所以有颜色,是因为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不断产生黑色素,并传递到发干,让头发呈现黑色、棕色等不同色泽。
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些黑色素细胞会逐渐“退休”,产量减少,最终导致头发变白,这是自然衰老的表现。
然而,如果年纪轻轻就开始大量长白发,甚至不到30岁就满头银丝,这就不是“正常变老”了,而是医学上常说的早发性白发。
据《中华皮肤科杂志》报道,我国20岁以下人群中,早发性白发的发生率高达13%,不少人甚至从中学时期就开始长白头发。
那么,除了基因,是什么让这些年轻人“未老先白”?
1. 缺乏维生素B族,黑色素“断粮”
你可能没想到,维生素也和头发颜色有关。维生素B族(尤其是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B6)在人体中扮演着转运营养、合成DNA的重要角色,同时也参与黑色素的合成。
当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时,黑色素细胞就像“饿了的工人”,生产力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头发提前变白。
临床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B12的人群中,出现早发白发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而素食者、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更容易出现维B缺乏。
补充建议:可适量摄入动物肝脏、蛋类、全谷物、深绿色蔬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族补剂。
2. 缺乏铜元素,黑色素“无源之水”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虽然含量不高,但它在黑色素生成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铜参与酪氨酸的代谢,而酪氨酸正是合成黑色素的关键原料。
研究显示,铜缺乏可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从而出现白发、皮肤颜色变浅等现象。特别是青少年,如果饮食中长期缺铜,白发可能悄然出现。
补充建议:可通过食用海鲜、坚果、动物内脏、豆类等食物增加铜摄入。避免过度依赖高钙补剂,因为钙与铜吸收存在“竞争”关系。
3. 缺乏铁元素,黑色素“失去动力”
铁不仅与贫血有关,它还直接影响黑色素细胞的功能。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能力,从而影响毛囊的营养供应,间接让头发“失色”。
尤其是女性,由于生理期失血,加之饮食不均衡,更容易出现缺铁性白发。
一项发表于《营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缺铁女性中,白发发生率比正常铁水平者高出约20%。
补充建议:红肉、动物肝脏、菠菜、黑豆等是良好的补铁食物;同时搭配富含维C的水果,有助于铁的吸收。
1. 长期熬夜,熬夜不仅伤肝伤脑,也会伤头发。人体在夜间合成褪黑素和修复细胞,长期熬夜会破坏这一节律,使黑色素细胞紊乱,从而导致白发。
2. 精神压力大,你可能听说过“愁白了头”的说法,听着像夸张,其实有科学依据。压力可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黑色素干细胞大量死亡,从而出现“暴风式白发”。
2020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压力可导致小鼠在短时间内大量产生白发,机制与黑色素干细胞损伤密切相关。
3. 烫染过度,频繁烫染头发,不仅损伤发质,还会破坏毛囊和黑色素细胞,导致头发提前“退休”。而一些劣质染发剂中含有苯胺类致敏成分,也可能加剧黑色素功能障碍。
很多人关心,已经长出来的白发还能变黑吗?
答案是:大多数已经变白的头发,是不可逆的,因为它的黑色素细胞已经“下岗”了。但如果白发是因为营养不良、压力过大、睡眠紊乱等功能性原因引起的,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是有机会延缓甚至逆转的。
医生建议:不要盲目追求“黑发产品”,而是先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入手,必要时做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检查,找出真正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白发不是孤立的问题,它常常是身体内部失衡的一种外在表现。当你发现白发越来越多,不妨别急着拔掉,而是静下心来,看看自己是否缺觉、缺营养、缺调节。
头发虽然不说话,却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它在悄悄提醒你:该照顾好自己了。
参考文献:
《中华皮肤科杂志》.《早发性白发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2022年第55卷第3期.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6版)》.
张波等(2020)。压力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黑素细胞干细胞诱导头发变白。自然。
来源:每日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