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排世锦赛一落幕,国内关于中国女排的总结声便铺天盖地,但说到底,这次比赛真正让人看清楚的,是中国队在阵容深度上的软肋。央视记者杨岭说得透彻:别看意大利女排能在决赛中压住土耳其,靠的不是某个球星暴走,而是联赛底子硬、天赋球员多,尤其是他们替补出的力度,跟中国队完
女排世锦赛一落幕,国内关于中国女排的总结声便铺天盖地,但说到底,这次比赛真正让人看清楚的,是中国队在阵容深度上的软肋。央视记者杨岭说得透彻:别看意大利女排能在决赛中压住土耳其,靠的不是某个球星暴走,而是联赛底子硬、天赋球员多,尤其是他们替补出的力度,跟中国队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要是只看中国队主攻、副攻甚至自由人,人选其实还凑得上点花样,比如吴梦洁、庄宇珊、李盈莹轮番登场,替补副攻陈厚羽也常有高光,倪非凡拿到机会也不怵场。但问题就是,二传和接应这两点卡得死死的。张籽萱和龚翔宇,基本打满了全年所有国家队比赛,换上新人立刻就能被看出差距。这种局面下,“两点换三点”战术根本没法玩,别说决赛,连淘汰赛阶段都很难灵活调兵。对比下意大利的阵容,主力有奥罗当二传、艾格努打接应,这俩都是全世界认公的大牌,关键时刻还能换上安特罗波娃顶班,攻防节奏压根不乱套。
回头看女排这届世锦赛,中国队和法国的那场1/8决赛,就是血淋淋的例子。龚翔宇和张籽萱状态一波动,教练组只能换唐欣、殷小岚试试,但换上去以后现场气氛直接变冷,分差还越拉越大。说白了,中国女排也不是没练过轮换,就是替补厚度不到位,换上去还不如不调。二传这边,除了张籽萱,今年试了殷小岚、邹佳祺,但她们上场的几次,真没什么说得上的亮点。接应位置更惨,替补里唐欣有点变化,算是三板斧型球员,但对手很快就读懂她的路数,压不上阵脚。杨舒茗、范泊宁干脆连成年联赛都没碰过,比赛经验跟不上,进攻威力也还和青年队没拉开差距,这种情况下想救场,基本无从谈起。
其实老球迷一对比,郎平时期的阵容才叫“后盾扎实”。那个时候接应有曾春蕾、杨方旭、龚翔宇三人齐齐竞争,谁都能顶上;二传更是一堆国手,丁霞、魏秋月、姚迪、刁琳宇,场场都是你追我赶,把战术布置玩得花。里约奥运能拼下金牌,靠的就是全员随时可用,没有明显短板,临场调整也给对手制造了很大困扰。甚至像安家杰带队时的东京奥运,虽然成绩不如预期,但阵容轮换还有一点活路。反观现在,主力和替补的“小河沟”越来越宽,如果不是张籽萱和龚翔宇还能勉强顶着,恐怕连世界前八都悬。
包括意大利这次夺冠,除了主力顶得住,安特罗波娃这种替补随时能“插刀”,让战术端怎么设都灵活,还可以用不同阵型消耗对手。之前2023世界杯意大利打日本,也是靠替补接应打乱防守,咬住比分才拖过的。反观中国队,主攻副攻还能变变阵,但最吃重的二传和接应始终找不到可用方案,碰见强队只能死扛,这样下去风险太大。
所以大家现在看中国女排,不是说球队没努力,关键是阵容深度迟迟补不上,光靠几个核心再强也不能支撑全局。板凳深度跟世界强队的差距,现在已经不是小修小补能解决。就目前这批新人来看,接下来几年要把这“两道坎”过了,恐怕得真下决心好好培养后备,不然每逢大赛还是要吃同样的亏。剩下就看教练组如何摸索了吧,球迷们也只能耐心多等一阵了。
来源:过分哦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