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段时间一个光谷家长向小牧抱怨,孩子去年考上了外初,因舍不得孩子住校,只能举家搬到沌口陪读,但是父母却在光谷东上班,每天往返六七十公里,碰上堵车在三环上一动不动,上下班太崩溃。
文/杜小牧
前段时间一个光谷家长向小牧抱怨,孩子去年考上了外初,因舍不得孩子住校,只能举家搬到沌口陪读,但是父母却在光谷东上班,每天往返六七十公里,碰上堵车在三环上一动不动,上下班太崩溃。
初中的光谷实验这些年因阳光分班也吓退了不少高分学生。一个年级50多个班,参差不齐的学生蛇形分班,如何能保障头部学生的进度呢?所以部分学生转身去了外初或报了民办。
犹记中考志愿填报期间,东湖高新区有家长在教育主播直播间一遍遍连线一遍遍咨询,再一遍遍纠结,在担惊受怕中志愿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留在本区华师一附中够不上,分数又远超华科附中,裸考区外区又害怕掉档,难。
于整个区而言是优质生源的流失,于家长和学生而言是迫不得已的“背井离乡”。
好在,近些年这一情况已有所好转。
2024年,东湖高新区以3203.61万的GDP领跑全武汉,比第二名的经开区多了一千万,并且增速保持在7%以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新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高知人才落户高新区,一方面使得这一区域的人口增长如同经济增长般迅速,另一方面高知家长因自己的优秀基因或优秀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东湖高新区人口增长强劲,常住人口达到120万,服务人口超200万人、近5年年均增速超8%,年轻化、高学历化特征显著。
根据2024年东湖高新区教育局发布的义务教育招生计划和招生结果,一年级新生17175人、七年级新生10875人!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教育资源的需求急剧攀升,然而,教育资源的供给却相对滞后。
东湖高新区的教育资源滞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量上不够用,另外一方面则是质量上跟不上。优质生源年年攀升,教育质量却跟不上,优秀的学生走着走着就去了别的区,优质生源的流失成了光谷之痛。
01
先来聊一聊东湖高新区的初中。
东湖高新区的生源到底有多好?我们先来看一组中考数据。
因2025年中考整体成绩暂未公布,以上为2024年数据
2024年武汉中考东湖高新区的示范率和普高率是仅次于武昌区、江岸区、江汉区的,其中江汉区是包含了外初和美加的成绩,示范率和普高率均已超越汉阳,甚至可以说是初了武昌和江岸传统教育强区之外的第三名的存在了。
再来看看各校表现,从2023年到2025年,好学校数量越来越多。
从三年的中考成绩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学校的普高率都在增长(虽然与全市整体普高率提高有关),强者恒强,民办光谷未来一骑绝尘,公办华科附、光谷实验中学年年攀升。
还有3年实现三个大跳跃的学校,光谷为明尤其亮眼,从2023年的示范率只有68.5%,普高率86.1%,到2025年示范率85%,普高率94%,还出了一个高分保护。另外光谷二初、华一汤逊湖也在三年里从60%的普高率达到了75%以上,且头部学生相当能打。
令人惊喜的还有首届中考的花城中学,普高率达77.2%,示范率64.3%,过600分的人数也相当多。花城中学的出现填补了花山区域的学区短板。
头部热门民办需要摇号,头部公办华科附中只面向子弟。普通家长能摸到门槛且给予厚望的只有光谷实验,从2021年起光谷实验不再分重点班而是全员提升普高率,这一决策让头部学生流失较多,网传2025年光谷实验会分班,然而尘埃落定还是蛇形分班。这些年光谷实验的普高率年年攀升,但高分率却并没有升高。
对于如何挽留头部优质生源,东湖高新区采取了相应措施。
首先,华师一卓越书院招生向东湖高新区倾斜,丘班面向全市招生,博雅班只面向东湖高新区招生。其次,华科附中推出了2+4班,这种模式成功的留住了很大一批摇摆不定的头部学生。
还有,今年新开的科创实验中学,由光谷实验中学的原校长的马国新担任校长,管理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光谷实验中学,对口的光谷一小赢麻了。去年正式开办的新城实验初中部自带华师一光环,给光谷东的家长、孩子们送去了及时雨。
02
再来说高中。
东湖高新区初中生源这么好,但高中实在太缺了,更缺好高中。
分配生:华师一附中、华科附中;
一批次:华科附中(613);
二批次:新城实验高中(600/305)、光谷二高(561/294)、光谷未来(民)(554/283)、汤逊湖高中科创班(554);
三批次:汤逊湖高中(547)、光谷云晖高中(2025年首年招生)(502保底)。
一梯队的华科附中虽然高考成绩这几年虽然有所上涨,但是跟十大名高还有一定差距。再往上走的华师一附中又太过顶尖,只有一小部分人够得上。从今年的情况看,613分-645+分段学生,几乎是没有合适的本区高中可读的。
东湖高新区的优秀学生们不得不远走它区,就近的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连相隔30公里的经开区经开一高也有很多学生来读,在今年东湖高新区的生源竟然跃升到整体生源的第二位,占比达到了10.37%。
近两年开始东湖高新区对高中生源的稳固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第一步就是提高区内高中的质量,第二步则是加快区内高中的数量的建设。
今年几乎所有省示范高中都扩招了150人,而华师一扩招了200人,比别的学校多扩招了50人,这50人对应多出来的25个分配生名额,华师一全给了东湖高新区,这是优质高中对优质学生们明晃晃的偏爱。
华科附中——背靠华科大,华科系一脉相承的高中,这几年发展势头超猛。由于是华科的附属中学,拥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加持。与其他高中不同,华科附教师的薪资直接由华科拨付,待遇的丰厚近两年也吸纳了不少名师。且从2023年到2025年华科附中的录取分数线一年更比一年高,从录取分数线来看,已跻身十大名高行列。包括近两年力推的“2+4”班型,都为吸纳优质生源提供了基础。
光谷二高曾经长期以保底生源为主,而教学质量已经跃居市级示范高中前列,“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势头越来越猛,尤其是科创线以上的学生,高考一本率近三年稳居60%以上,且逐年上升;2023年高考,东湖高新区理科第一名和文科第二名均出自该校。2025年起,光谷二高停止招收三批次,生源更上一个台阶,可以预见三年后的变化。
新城实验高中在三天前被华师一授牌为华师一东校区,学校共建、资源共享,今年录取线已达到逆天的600分,有了华师一的加持和搬进新校区的硬件加持,明年中招季必然火爆。
在高中数量上光是待完工的高中学位就共计14400个。其中不乏光谷三高、光谷四高、武汉外高新城校区将在2026年迎来首届新高一招生。
据小牧消息源了解到,2026年武汉外高新城校区和新城实验高中将会以省示范批次招生,随着新城实验高中和外高新城校区的使用,东湖高新区的优质生源盼到了曙光。
03
最后再来说一说小学。
因为小学的选择比较克制,生源大多是在区内流动,对口好的那几所小学人口确实增速很快。如今年一年级新生超过20个班的有光谷一小、光谷六小、汤逊湖小学、光谷十八小。光谷十八小还在新学期开学前紧急安排了东校区接纳生源。
对于小学小牧想说的不多,虽然人口增长得快,但是光谷的小学上新速度也很快,从光谷一小到现在已有命名的光谷四十几小,几乎都是有钱有颜面积大。
东湖高新区对老师的要求相当高,相对于其它区来说,每年新招的老师人数最多,且招聘要求更高,当然待遇也是全武汉最高的。因此,每年都有一大批整体素质偏高的老师进入学校。
不得不说,东湖高新区有钱任性,对教育的投入是真舍得。
04
写在最后。
其实光谷的教育难题,就是经济和人口增长太快,配套暂时没跟上,等各项措施完全落实,等这一批新学校慢慢成熟,相信会越来越好。
虽然目前整体教育水平与老城区还有一定差距,但只是时间的问题。最多三年,东湖高新区一定会颠覆武汉现有的教育格局。
就像东湖高新区的来时路,当所有所有人都不看好它的时候,偏偏它最争气。当老汉口和老武昌还在说光谷是乡里,说光谷人是外码时,光谷的老板们住在汤逊湖的别墅里只是低调的说:对对对,我们是新武汉人。
十年前东湖高新区的三环外还是大片荒地,五年前光谷东还在火热搞基建,两年前城市建设的步伐到了鄂州边。2014年华为武汉研发园落户光谷七路,2019年小米武汉总部在高新四路开园营业,后来巨量级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入驻东湖高新区,东湖高新区的经济一步一步腾飞。
时间会给出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家长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