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盛夏,曹云金一场直播观看人数突破1700万,单场打赏峰值高达260万元,相当于三线城市一套房。 而与此同时,德云社线下演出上座率同比下降23%,商业价值蒸发超5亿元。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曹云金用十五年时间完美诠释了这句古语。
2025年盛夏,曹云金一场直播观看人数突破1700万,单场打赏峰值高达260万元,相当于三线城市一套房。 而与此同时,德云社线下演出上座率同比下降23%,商业价值蒸发超5亿元。
曹云金用直播相声道破了传统剧场的局限。 他没有守着传统相声的“老规矩”固步自封,而是抓住了新媒体的风口,用直播的方式让相声走进了更多年轻人的生活。
他的直播间不仅有着传统的相声,还有着琵琶等传统文化元素。 这些直播数据不但好,观众的反响也非常好。 最火的时候,在线人数破百万,评论区刷满“听得过瘾”“比某些商演值”。
与传统相声表演不同,曹云金在直播中不端架子,观众点啥他就说啥,累了喝口茶接着聊。 就连喝水的杯子都被网友扒出来说“接地气”。 这种亲民形象让他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
截至2025年3月,曹云金抖音粉丝突破1800万,单场直播打赏收入可达50万元。 他的账号有1200万粉丝,每场直播观看人数轻松破百万,单场最高1700万。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全国十几万人同时听他说相声,比线下剧场的影响力大多了。 而且他的直播还能带动实体经济,助农直播5秒售空千万茶叶,帮地方特产打开销路。
反观德云社,虽然郭德纲直播首秀吸引4200万人次观看,礼物总额预估超百万,但线下剧场票房不佳,受众面窄,作品创新乏力,年轻人越来越不买账。
曹云金的直播内容既有传统底蕴,又充满创新活力。 他说《报菜名》到《黄鹤楼》,老活新说,包袱密集,愣是把直播间变成了“相声茶楼”。
他不仅在专业相声领域有出色表现,还能在直播中打破次元壁,创造综艺效果。 近期,他邀请了青曲社的苗阜和“废话文学”的陈清泉等人参与直播。
这种社交能力使他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他的直播既还原了剧场相声的观演体验,又模拟了早年间相声诞生之初“街头打赏”的模式。
线上火爆带动了线下发展。 曹云金的“听云轩”现在在北京已有3家分店,天津2家,上海1家。 成都太古里的分店刚开业就排起长队,上海、广州的新店还在装修。
整个团队扩到了百人,月流水近百万,年营收直接破千万。 这种发展速度让传统相声团体望尘莫及。 每到一处演出,曹云金还会去同行的小剧场做宣传,真正做到了携手同行。
他不仅帮助同行发展,还宣传当地美食和文旅。 与文旅部门合作是个双赢的,曹云金为文旅部门宣传,带动当地文旅的同时,也宣传了自己的听云轩。
曹云金从当年那个被骂“欺师灭祖”的“逆徒”,逆袭成如今央媒认可、粉丝千万的“相声新贵”。 2025年8月,他更是首次亮相央视节目《光影星播客》。
这种转变令人惊叹。 就连官方也认可他的影响力,给他颁了“助农公益大使”证书。 央视新闻还专门发了条报道夸他的助农事迹。
有网友调侃:“当年骂他的人,现在天天蹲他直播间抢前排。 ”这种口碑的反转,是基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成就。
相比之下,德云社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老观众吐槽:“现在的德云社不像说相声的,更像个娱乐公司。 ”新人没一个能扛大旗,全靠岳云鹏、烧饼等老人撑场面。 郭德纲和于谦忙着跨界,演话剧、唱京剧,相声专场越来越少。 就连新出的作品,也被批“梗太老”“凑时长”。
更严重的是,德云社近年来已有7名艺人陷入违法失德事件。 2022年陈宵华猥亵案更是引发人民网三次点名批评,直接导致品牌信任度下降47%。
德云社坚守“剧场精英化”,吸引高消费中产;曹云金通过直播实现“大众化”,覆盖学生、蓝领等增量市场。 这种路线分歧导致了完全不同的发展结果。
曹云金通过免费相声直播和惠民价格商演赢得了相声爱好者的认可。 他的直播相声道破了传统剧场的局限,让更多人接触到真正的相声。
反观德云社,现在走的是“高端路线”,门票价格炒到几千块,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还被吐槽“作品没新意,全靠老段子撑场面”。
曹云金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逆袭,更为传统相声行业开辟了新路。 他带领的听云轩在走着,跟其他传统相声团体不一样的模式。
很多或大或小的相声团体都跟着效仿,最明显的就是张博鑫是高兴社。 高兴社从直播形式,到开启线下商演,跟曹云金的听云轩都是一个路数。
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相声的传播限制,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这门传统艺术。 有业内人士表示,曹云金的直播火爆,是因为他“坏了行规”,却意外契合了大众的娱乐消费需求。
曹云金的抖音评论区里,常有粉丝调侃:“金哥,现在德云社的票都涨到五千一张了,你啥时候收费啊? ”
他总是笑着回应:“相声是老百姓的艺术,不该成为奢侈品。 ”但这条免费之路能走多远? 当更多相声演员涌入直播赛道,是会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还是加速这门艺术的商业化消亡?
来源:言而有里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