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应急广播:风雨中的“声”命防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2 15:43 1

摘要:深夜,暴雨如注。绿春县大黑山镇嘎处村独田山村民小组的村民曹永贵被一阵急促的广播声惊醒:“紧急通知!预计未来三小时降雨量将超过100毫米,可能发生山体滑坡,请嘎处村独田山、金岔河社区朝阳等危险区域群众立即转移!”几乎同时,村支书和驻村干部的敲门声响起。曹永贵一家

深夜,暴雨如注。绿春县大黑山镇嘎处村独田山村民小组的村民曹永贵被一阵急促的广播声惊醒:“紧急通知!预计未来三小时降雨量将超过100毫米,可能发生山体滑坡,请嘎处村独田山、金岔河社区朝阳等危险区域群众立即转移!”几乎同时,村支书和驻村干部的敲门声响起。曹永贵一家迅速起身,沿着熟悉的撤离路线奔向安置点。几小时后,河水通过河岸开口倒灌至住宅庭院……

“广播一响,心里就有了底。”绿春县大水沟乡牛倮底马罗马村村民王志华事后感慨,“要不是广播喊得及时,干部来得快,后果不敢想。”

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绿春县应急广播体系在防汛救灾中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这个位于云南南部山区的县城已经历19轮强降雨,最大累计降雨量接近3000毫米,平均累计降雨量近1800毫米。面对严峻汛情,一套覆盖全县818个自然村的应急广播系统,成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关键力量。

“1262”机制下的精准叫应

绿春县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地质灾害隐患点遍布。如何让预警信息跑在灾害前面?绿春县应急管理局局长白卫介绍,绿春将应急广播深度融入防汛“1262”精细化预警与响应机制,实现从预警到响应的无缝衔接。

6月14日深夜11时50分,县气象台值班员发现大黑山、骑马坝一带雷达回波异常,立即制作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经过紧急审核,15日00时15分,预警通过应急广播系统精准投向5个乡镇。骑马坝乡东龙村委会干部听到广播后,连夜组织3户17人转移。几乎在同一时间,大黑山镇嘎处村的危险区群众也开始向安全地带撤离。

“每提前一分钟预警,就可能多救一条命。”绿春县气象局预警信息发布员说,“应急广播让我们能把预警信息直接送到村民耳边,不再担心信号不好收不到短信。”

“空村避险”背后的超前部署

8月初的持续强降雨让大水沟乡牛倮底马罗马村原址发生严重山体滑坡,3处房屋被泥石流吞没。但令人欣慰的是,全村无一人伤亡。

“幸亏早就搬出来了!”村民王志华站在新村安置点感慨。此前他和许多村民一样,舍不得世代居住的老屋。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多次下沉到村,用方言土语讲解滑坡危害,带群众参观安置点新房,最终说服全村50户230人整体搬迁。

“应急广播不仅灾时预警,平时更是防灾宣传的主阵地。”绿春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汛前,全县通过应急广播播发防灾减灾科普信息400余条次,大水沟乡开展防汛培训1500人次,为“空村避险”打下坚实基础。

95%在线率背后的守护

确保818个村寨喇叭随时响亮,并非易事。山区气候潮湿,设备易故障;暴雨冲毁光缆,信号会中断。县广电部门组建专职维护队,坚持每月巡检,综合在线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

“最怕下雨天出故障。”负责平河镇线路维护的技术员陈建华说,“越是恶劣天气,越要往外跑。有时候冒着塌方危险抢修线路,就为保障广播畅通。”

在这条无形的声波防线上,全县9个乡镇宣传委员、92个村(社区)党总支书记都是关键人员。他们既是管理员,也是信息员,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助力群众成功避险。

据统计,今年以来,绿春县应急广播共发布暴雨预警信息203次,其中暴雨橙色预警55次,红色预警13次。使用应急广播14次,共开展叫应68次。并因在防汛救灾中的突出表现,获得省州两级通报表扬。

防汛期间,应急广播的声音回荡在绿春的山山水水之间。这条用声波织就的生命防线,正守护着一个个村寨安然度过汛期。正如绿春县防汛指挥部负责人所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通过每一个广播、每一次预警、每一次转移来践行的庄严承诺。”

责编李泽森

校对:李猛

总编:邱自松

来源:绿春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