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家长一提孩子近视,第一反应就是“肯定又偷偷玩手机、看电视了”,赶紧收手机、拔电源,可孩子视力该降还是降。直到后来才发现,原来真正伤孩子眼睛的“凶手”,藏在我们每天的习惯里,自己之前瞎操心错了地方,真想拍自己两下!
现在家长一提孩子近视,第一反应就是“肯定又偷偷玩手机、看电视了”,赶紧收手机、拔电源,可孩子视力该降还是降。直到后来才发现,原来真正伤孩子眼睛的“凶手”,藏在我们每天的习惯里,自己之前瞎操心错了地方,真想拍自己两下!
第一个“杀手”:总让孩子在光线不好的地方待着。比如傍晚屋里暗了,还没开灯就让孩子写作业;晚上睡前关了大灯,让孩子凑着小夜灯看绘本。你可能觉得“就一会儿没事”,但眼睛在明暗不定的环境里,得一直调节瞳孔大小,时间长了睫状肌就会疲劳。我邻居家孩子就是这样,总爱躲在沙发角落看书,半年就查出近视100度,后悔都来不及。
第二个“杀手”:孩子看书、玩玩具时,姿势错了还不纠正。有的孩子写作业时脑袋快贴到本子上,看绘本时躺着歪着;玩积木、拼图时,凑得特别近。你要是觉得“孩子舒服就行,长大了就改了”,可就错了!长期近距离用眼,眼睛得一直“使劲”聚焦,晶状体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久了就会变成真性近视。我家娃之前也爱歪着看漫画,说了好几次没当回事,后来学校体检说视力边缘,赶紧盯着纠正姿势,才慢慢稳住。
第三个“杀手”:户外活动太少,眼睛没机会“放松”。现在孩子放学就待在家里,要么写作业,要么玩玩具,一天见不了多久太阳。其实眼睛特别需要“远眺”来休息——户外视野开阔,孩子看远处的树、天空时,睫状肌能放松下来,还能促进多巴胺分泌,这种物质能抑制眼轴变长(眼轴长了就容易近视)。有研究说,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能大大降低近视概率,比光禁手机管用多了!
以前总盯着手机电视,其实只要控制好时间(比如每次不超过20分钟),根本没那么伤眼。反倒是上面这三个习惯,天天在犯还没在意,才是真的坑娃视力。现在我每天放学都拽着娃去楼下跑半小时,写作业时盯着他坐直,光线暗了马上开灯,慢慢下来,孩子说看东西清楚多了。家长们别再只怪电子设备了,先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粗心”的习惯,别等孩子近视了才后悔!
来源:拾光贩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