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寻找美食似乎变成了一场赌博,看到App里面琳琅满目的高分店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刷出来的。大众渴望的,不过是一口真正的好味道,一个不欺客的安心选择。
你是否曾跟着超高的评分找到一家网红餐厅,排队一小时,看着榜单上4.8分的高分,尝到的却是失望。
当下,寻找美食似乎变成了一场赌博,看到App里面琳琅满目的高分店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刷出来的。大众渴望的,不过是一口真正的好味道,一个不欺客的安心选择。
9月10日,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推出了“高德扫街榜”,宣称要为用户提供真实可靠的店铺推荐。这个基于用户实际行为产生的榜单,能打破餐饮行业的“刷分困局”吗?
01
评分通胀时代
美食界的“货币贬值”
走进任何一家餐厅,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服务员端上菜品,然后小心翼翼的试探:“如果您觉得满意,能不能给我们一个五星好评?我们可以送您一份甜品或者“折扣券”
这类“好评换优惠”的操作,表面上实现了双赢,实则逐步扭曲了整个评价体系。商家陷入评分军备竞赛,消费者也不得不成为游戏的参与者。一位餐饮从业者坦言:“现在不运营点评根本活不下去。平台抽成高、竞争激烈,每天维护评分就要花好几小时。”
久而久之,连消费者都学会了反向选择,有人专门寻找评分3.5-4.2之间的“真实餐厅”,刻意避开那些完美到不自然的五星店铺。
02
高德破局
十亿用脚投出来的美食民主
9月10日,阿里巴巴26岁生日当天,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这个号称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榜单,试图重构信任机制。
9月11日,高德扫街榜就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绩,高德扫街榜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线当天,使用高德扫街榜的用户超过了4000万人,来自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国内头部点评平台大众点评的峰值日活跃用户为3260.57万。
高德地图CEO刘振飞表示:“我们相信,真实的行为比主观的评价更能反映一个商家的真实价值。”与传统评价体系不同,扫街榜建立在一系列真实用户行为数据上。据官方披露,该榜单根据近一年5132万人的13亿次导航、228亿公里行程计算,通过用户多次反复前往的118万家店铺筛选而成。
高德扫街榜产品经理李刚认为,项目团队的底层思考是:有行动,才更可信。“只有用户去了,甚至反复到店,才是对商家最真实的好评,是真正的用脚投票。”李刚说,“我们希望这个榜单最大程度还原顾客对一个店铺的真实感受,为人们提供一个真实的参考指引,也让店铺能够摆脱被迫刷分的无意义内卷,把精力真正放在服务上来。”
扫街榜基于四大核心因子:导航到店人数、复购率(衡量顾客忠诚度的黄金指标)、专程前往比例(剔除顺路访问的数据)、人群宽度,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商家评价体系。这些数据经过阿里芝麻信用体系加权和AI风控处理,最终生成各类特色榜单。
扫街榜分为三类,“轮胎磨损榜”计算的是高频率区去的专店面;“回头客榜”展现的是重复访问率最好的榜单,说明用户真的满意;“烟火小店榜”是老字号或特色小店最高榜单。高德地图CEO郭宁在“扫街榜”发布会上强调“它不是一个流量榜,也不是一个广告榜,更不是一个网红榜!扫街榜永远不商业化!“
03
阿里系整合超级流量入口
打造本地生活生态闭环
从阿里的战略布局来看,高德扫街榜的推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阿里系本地生活业务全面整合的一部分。
早在2015年,阿里就开始重启“口碑”,试图用餐饮点评切入本地生活,2018年,阿里以95亿美元收购了饿了么,正式与美团正面交锋,运行的逻辑主要是“外卖+到店”,通过流量与补贴硬刚,但几年之后本地业务长期亏损,这个项目也无疾而终。
在2021年7月,阿里重新开始为本地生活模式开始布局,由阿里CEO俞永福统一负责,将阿里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三大业务,即高德、本地生活和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俞永福在2021年年底的阿里投资者大会上表示,相信地图是整个现实世界最好的载体,他希望高德能做到用一张地图承载衣食住行。
在2025年上半年的时候,高德的Qwen 大模型应用成熟,高德发布了自己的 AI 地图,让用户的行为数据可以被准确分析和运用,于是今年六月高德向集团管理层申请,在6月底内部正式立项“高德扫街榜”项目,由高德CEO郭宁直接领导,不足百人的团队的项目组进驻了此前一直没有启用的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园区 C 区 4 号楼办公,项目非常保密,其他员工无法刷卡进入这栋楼。
今年四月,淘宝闪购上线,闪购已经成为阿里在外卖市场的一把利剑,凭借1.2亿订单峰值的成绩,展现了阿里“到家”场景的能力。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宣布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饿了么作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提供配送能力和商家资源。
而最近上线的高德扫街榜则填补了阿里在到店消费决策领域的空白,形成了从找店-导航-到店消费的完整闭环,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张勇在内部会议上强调:“高德要成为面向未来最重要的战略入口之一”。
数据显示,高德地图目前已覆盖全国超过700万个餐厅点位,每天处理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这些数字构成了阿里进军线下服务的底气。结合高德的地图服务、饿了么的配送能力和淘宝的流量入口,阿里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
04
国际视野
全球平台如何对抗虚假推荐
其实,用行为数据辅助并非高德首创,谷歌地图作为欧美市场的 “国民级导航 APP”,很早就开始用用户行为数据辅助推荐,比如通过 “用户访问频率”“停留时长”“是否分享位置给朋友” 等数据,判断一家店的受欢迎程度。但谷歌从未推出明确的排名,而是用受欢迎程度,这种模糊的指标避免被商家钻空子。
日本的 Tabelog 则走了 “严审核” 路线。作为日本最大的美食推荐网站,Tabelog 要求用户必须 “实名制注册”,且评价需要绑定到店消费记录(比如上传小票),同时有 200 多人的人工审核团队,专门排查 “相似评价”“异常时间评价”。这种模式的优点是 “真实度高”,Tabelog 的评分在日本餐饮界认可度极高,甚至能影响一家店的生死;但缺点也很明显:人工成本高,难以大规模推广,目前只覆盖了日本本土和少数海外城市。
美国的 Yelp 则侧重算法打假。Yelp 的核心是过滤可疑评价,比如短时间内大量出现的 五星好评、评价内容高度相似的 模板评论、只给某一家店好评的僵尸账号,都会被算法标记为不可信,甚至直接隐藏。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刷分团队很快就学会了 “规避算法”,比如用不同的账号、不同的措辞,分几天发布好评,让 Yelp 的算法难以识别。2023 年,Yelp 承认,仍有 15%-20% 的虚假评价能绕过审核。
对比这些国际案例,高德扫街榜的创新之处在于完全跳出了传统评价体系,不再依赖文字评价,而是直接用行为数据说话。这种模式的优势很明显,行为数据难以造假,比如导航到店需要实际移动位置,复购需要多次行为,刷分成本极高;,劣势也同样突出,行为数据能否完全代表 “品质”?比如,一家店复购率高,可能是因为它在写字楼楼下,上班族没得选,而不是因为好吃。
05
众口难调
扫街榜能否做到真“口碑”
扫街榜一出众人对扫街榜的声音褒贬不一,“扫街榜”能否客观评价餐厅?又是否真的能让600万家中小商家走进大众视野?美食的评价本身是千人千面,北京人爱的卤煮,上海人可能避之不及,川渝人喜欢的微辣可能在外地人嘴里是爆辣,标准化的榜单难以解决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就拿高德地图榜单上面排名第一的重庆防空洞火锅,未必是重庆本地人的首选,本地人也许更喜欢自己家旁边的社区火锅。
也有网友认为在家旁边的家常馆子从来都不需要导航。但其实,但不论结果如何,阿里此举已推动行业思考从“流量内卷”转向“价值竞争”。当我们不再仅仅迷信于五星好评,也许就是美食评价真正回归真实的开始。
来源:电脑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