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阿里巴巴高德地图的“扫街榜”上线首日,就交出了一份炸裂的成绩单:用户突破4000万。这个数字一甩出来,全网哗然,因为根据 QuestMobile 的数据,2025年8月,大众点评的日均活跃用户才3260.57万。换句话说,高德仅用一天,就完成了对点
9月10日,阿里巴巴高德地图的 “扫街榜” 上线首日,就交出了一份炸裂的成绩单:用户突破4000万。这个数字一甩出来,全网哗然,因为根据 QuestMobile 的数据,2025年8月,大众点评的日均活跃用户才 3260.57万。换句话说,高德仅用一天,就完成了对点评的正面超车。
要知道,大众点评可是美团的老本行,深耕本地生活二十年。阿里靠着高德,一个榜单就把点评拉下马?这不仅是数据的震撼,更是本地生活赛道的一声惊雷。
先别急着高潮,咱得先拆解一下这个 4000万。
高德地图本身日活就在 2.5亿+,天然流量池大得吓人。扫街榜一出,用户只要点开地图找吃的、找店铺,都算一次使用。这意味着,哪怕有相当一部分是“尝鲜流量”,也足以轻松碾压点评的独立日活。所以,这个数据并不是“从零到4000万”的奇迹,而是 阿里把高德的巨大流量,硬生生拎到本地生活场子里。这才是真正让美团感到威胁的地方。
点评靠啥?靠用户主动搜餐厅、刷评价。高德靠啥?靠每一个开导航、找厕所、搜景点的人。这种流量来源,决定了它在渗透率上能更快打开局面。
大众点评的护城河是什么?不是技术,而是 多年积累的真实评价和用户习惯。但这几年,点评最大的问题是:
刷单、虚假评价横行,用户信任感下降。年轻人逐渐转向小红书、抖音找餐厅。平台活跃用户增长停滞,被戏称“老一代人的点评”。反观高德,这次扫街榜的逻辑很不一样:
这就等于说:我不问你怎么说,我看你真不真去。
这种数据逻辑,比点评那种“谁都能刷五条好评”更有说服力。对普通用户来说,去一次可能是偶然,去三次、五次就是口碑的硬证明。阿里这次,是精准捅到了点评的痛点。
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天,美团也高调宣布,大众点评要重启“品质外卖”,还要搞 AI+真实高分 的决策模式,首批接入百万家堂食餐厅外卖。说白了,美团想用 AI清洗虚假评价+外卖到家 的组合拳,来继续稳固它的地盘。
但问题是,美团的打法还是停留在“内容+服务”的思路上,而阿里的打法是 “场景+数据”。
你吃饭之前要不要导航?要。你要不要顺手看看附近哪家店人多?要。
这就是高德的天然入口优势,而点评就算有AI,也得靠用户主动打开APP才能触发。
简单点说:
美团更像一个 目的地,你想吃饭才打开。高德更像一个 路口,你走到哪儿都会碰到。谁更有可能抢走“临时决策用户”?答案显而易见。
过去几年,本地生活的格局是:美团一家独大,阿里多次试水却频频折戟(口碑、饿了么、飞猪都没打赢)。外界一度觉得,阿里已经放弃了这块。
但这次不同。
扫街榜+口碑重启+高德团购自营,这是阿里三板斧一起劈下去。而且,阿里有支付宝的支付数据,有饿了么的餐饮链路,还有芝麻信用的评价体系。这么一来,高德扫街榜就不是一个“榜单”,而是阿里在 重建一个本地生活决策生态。
美团会不会慌?肯定的。QuestMobile的数据已经把现实摆在眼前:点评的日活在下降,而阿里只用了一天就反超。
真正要慌的,不止是美团,还有抖音、小红书。因为年轻人的餐饮决策入口,很可能被高德重新截流。
我看接下来的战局,可能会有三种走向:
短期流量爆发:高德凭流量池迅速吸粉,但能不能留住用户,还得看后续体验。美团加速防守:必然会继续加大AI投入,把点评和外卖打通,避免被高德蚕食。抖音、小红书乱入:内容种草和即时配送结合,随时可能搅局,让阿里和美团的对拼变成三国杀。有意思的是,这次阿里终于摆脱了“靠补贴烧钱”的打法,而是走了一条更接地气的 “用数据说话” 路子。一旦用户习惯形成,本地生活的天平真的可能被掰动。
4000万用户上线即爆,是阿里给美团敲的第一记警钟。
这不仅是榜单之争,更是 场景流量和传统口碑模式的正面交锋。美团守的是积累,阿里打的是入口。到底谁能笑到最后?很可能取决于一个问题:用户到底信谁的数据?
当你下次打开高德导航,看到“扫街榜”推荐的那家店,你是会乖乖去试,还是继续点开点评刷评论?这才是真正的胜负手。
来源:斌说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