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好多山东朋友跟我念叨,往年这时候社保基数早该有信儿了,今年咋一点动静没有,甚至有人担心会不会影响后续交社保、报医保。其实真不用慌,没出消息不是政策没跟上,而是背后有3个关键考量,每一条都和咱山东人的实际利益挂钩,今天就给大家讲得明明白白。
最近好多山东朋友跟我念叨,往年这时候社保基数早该有信儿了,今年咋一点动静没有,甚至有人担心会不会影响后续交社保、报医保。其实真不用慌,没出消息不是政策没跟上,而是背后有3个关键考量,每一条都和咱山东人的实际利益挂钩,今天就给大家讲得明明白白。
以前算社保基数,主要看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像咱山东干直播、跑货运、开小馆子的灵活就业者,收入数据没那么全。但2025年不一样了,山东灵活就业人数已经突破1200万,要是还按老办法算,基数就不准,交社保时有人可能多交、有人少交,这不公平。
就说我楼下的王哥,他在济南历城区有个修车铺,每月固定收入5000,还会利用晚上和周末帮人上门检修车辆,每月能多赚2000多。以前统计只算修车铺的5000,现在这7000都得算进去。相关部门得一家家摸情况,连淄博张店的烧烤摊主旺季收入、烟台蓬莱的渔民出海收入都得核实——就像家里算全年总收入,得把工资、兼职、副业的钱都拢齐,自然要多花点时间,这样定的基数才贴合咱山东人的真实收入水平,交社保时大家心里才踏实。
咱都知道,山东这两年一直在帮中小微企业减负,像潍坊的纺织厂、临沂的小商品加工厂、济宁的机械厂,这些传统行业利润刚稳点,要是社保基数一下涨太多,企业每月多交的社保费可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咱打工人也一样,基数涨了,每月工资里扣的社保钱变多,到手收入就少了,要是家里有房贷车贷,压力肯定大。
所以相关部门在“找平衡”:一方面得保证咱以后退休领的养老金够花、医保报销能兜底——比如咱山东现在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3000多,基数调整得能支撑这个待遇稳步涨;另一方面,又不能让现在企业和个人负担太重,得参考山东今年一季度GDP增速(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情况,算清楚涨多少合适。就像给家里定开支计划,得既存够养老钱,又不影响当下生活,这事儿急不得,得反复核对数据。
这两年山东社保新政策不少,比如今年1月起,职工医保门诊报销比例又提了5%,高血压、糖尿病的常用药报销范围还扩大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也在深化,咱在青岛交社保、回菏泽退休,待遇计算更统一了。这些政策都和社保基数挂钩——基数定低了,医保基金池里的钱少,报销可能受影响;基数定高了,和全国统筹的标准对接又得调整,反而麻烦。
举个例子,要是先公布基数,再改门诊报销政策,可能出现“基数按老标准算,报销按新标准来”的情况:咱去社区医院看病花了1000,按新标准能报60%,但基数没更新,医保系统可能还按老比例算,得多跑一趟补报,这多折腾。所以得等新政策细则全理顺了,基数和政策一起公布,咱交社保、用医保时,流程才顺,不用来回跑冤枉路。
可能有人会问:“基数没出,这段时间咋交社保?”其实山东社保部门早有安排:企业职工按去年的基数先交着,等新基数出来,多退少补,不会影响医保报销和养老金缴纳年限;要是你是灵活就业者,担心多交压力大,也能先按去年的最低档(去年是3980元/月)交,后续基数确定后,差的钱补上就行,不会断缴。
最后想问问咱山东老乡:你是企业职工还是灵活就业?最关心基数调整后工资变化,还是医保报销?来评论区聊聊~
文中案例为虚拟案例,供理解参考~
我是半个朋友,知道咱山东人过日子最实在,社保这些事都关系到养老看病,所以每次都把政策掰开揉碎讲。每天分享实用社保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关于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确定的规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5年《关于做好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统筹考虑灵活就业人员收入统计、企业减负与待遇保障协同”的要求;国家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关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与地方缴费基数衔接的工作指引(2025版)》;山东省医疗保障局2025年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职工医保门诊保障政策的通知》。
来源:半个朋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