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王甦:一个不能忘却的名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2 17:21 1

摘要:9月8日上午,来到位于梁子湖区涂家垴镇庙塘村王丫山上的一处烈士墓前,胡红兵边说边掏出手机,将自己拍的视频在墓前播放,“外公,您追求的盛世成现实了,您看见了吧。”

“外公,作为您的后代,我受邀到北京观摩了抗战胜利80周年‘9·3’大阅兵。您看,这是我拍的阅兵视频。”

胡红兵从北京回来,在外公墓前播放手机录的“9·3”大阅兵视频

9月8日上午,来到位于梁子湖区涂家垴镇庙塘村王丫山上的一处烈士墓前,胡红兵边说边掏出手机,将自己拍的视频在墓前播放,“外公,您追求的盛世成现实了,您看见了吧。”

胡红兵的外公是革命烈士王甦(sū同“苏”)。1941年7月6日,在夏家榜事件中,新四军第五师鄂南独立第五团团长王甦落入日寇之手,并被杀害于雷山脚下。

王甦,一位生活在涂家垴庙塘村王丫山的热血青年。在哥哥王时雨的影响下,1930年,时年不到20岁的王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幸的是,就是这年的8月,时任中共贤庾区委书记的王时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涂家垴镇后山脚下。

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王甦成长为红三军团中的一位特务连连长。一次战斗中,王甦因负伤被俘,敌人多次审问,他始终缄默相抗,1936年底才被释放回家。

其实,这个时期的王甦并不叫“王甦”,而叫王儒林。那么,王儒林为什么会改名呢?这要从在涂家垴白云寺里举行的一次发动群众抗日的座谈会谈起。

1938年8月,日寇逼近湖北东部,中国共产党已开始在梁子湖地区组织并发动群众抗日保家乡。11月,涂家垴白云寺里举行的发动群众抗日座谈会上,一个名叫“王儒林”的青年引起了座谈会组织者的注意。

“是让汉奸成立维持会当顺民,还是组织起来打击敌人,保卫家乡?”“我们青年应组织起来,团结抗日力量,保卫家乡,反对成立维持会。”

“王儒林讲的对,有人要组织维持会,那就是开门揖盗。我们再也不能像一盘散沙,我提议,选举王儒林、鲁伯英带头把青年组织起来。”

原来,自抗战开始,王儒林常到武汉寻找进步书刊阅读,并想在新四军中寻找老战友,以便重新入伍打鬼子。新四军没找到,却在座谈会上遇到了党组织。在座谈会上,王儒林激动地说:“从今天起,我改名‘王甦’。就是说,我在苦难中得以复活了。”

自此,一位名叫王甦的抗日英雄驰骋在梁子湖畔。在白云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鄂南第一支抗日武装部队“梁湖抗日游击大队”成立,王甦任第一副大队长兼一中队队长。

1939年5月,在代理大队长王甦的带领下,梁湖抗日游击大队打了一场漂亮的徐桥伏击战,共打死打伤日伪军八九十人。这场战斗,使得日寇再不敢侵犯涂家垴,也震惊鄂南地区的其他中国军队,同时也鼓舞了武鄂地区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1年1月,新四军第五师鄂南独立第五团成立,王甦任团长。独立五团在王甦等人的率领下,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日、伪、顽军的夹击,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威胁着日寇的战略补给线——长江水运、粤汉铁路和武黄公路的运输。

也因之,日寇对这支抗日队伍恨之入骨。1941年7月6日,为避开敌人的扫荡,王甦率领独立五团警卫连同鄂南中心县委由小庙乡向胡家大湾转移,后因故改变计划向夏家榜村转移。

不料,这次行动被汉奸告密。7日凌晨,日军100多人和伪军一个中队包围了夏家榜村。战斗中,包括独立五团政委、鄂南中心县委书记黄全德等17名同志被俘,王甦则在群众的掩护下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为了将新四军一网打尽,日寇强迫全村老幼到村东稻场上集合,在四周架起机枪,威逼群众交出王甦,否则将全村烧光、杀光。

“住手,我就是王甦!”在这紧急关头,王甦不顾群众阻拦,挺身而出。就这样,王甦落入敌手,并惨遭杀害。

对王甦的故事,涂家垴镇老促会会长王军怀深有研究,“王甦牺牲后,敌人为了斩草除根,王家的男丁都被杀害,仅剩王甦一个岁把的女儿,是被群众藏起来而躲过劫难,老百姓还在王丫山为他起了一座坟冢。”

胡红兵(左)和哥哥一起重读外公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对这段历史,今年58岁的胡红兵说,自己打小跟外婆一起生活,听她老人家讲过一些,“外公牺牲后,外婆被敌人抓去坐了好几年牢。我上小学的时候,外婆还到我们学校讲革命故事。”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淡去的是英烈的身影,难忘的是英烈的名字,永恒的是英烈的精神。

80多年过去,这片红土地上,已成功创建3A级斗山红文化旅游区。追寻烈士的足迹,白云寺变成了一片绿林,徐桥已成美丽乡村公路。王丫山上立起了令人敬仰的革命烈士墓,这是国家与人民的永远怀念与追忆。

来源:鄂州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