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临夏市实践】民生“硬设施”升级焕新 绘就幸福宜居新图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2 17:17 1

摘要:从畅通的城市路网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便捷的医疗服务到宜居的生活环境,近年来,临夏市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升级换代”,让“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落地生根。今天的【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临夏市实践】专栏播出第五期:《民生“硬设施”升级焕新

从畅通的城市路网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便捷的医疗服务到宜居的生活环境,近年来,临夏市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升级换代”,让“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落地生根。今天的【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临夏市实践】专栏播出第五期:《民生“硬设施”升级焕新 绘就幸福宜居新图景》。

一座城市,路网通达会让百姓的生活更幸福。近年来,临夏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为人民谋福祉,如今,走在临夏市的街头,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在发展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曾经的一条断头路,三年前已被拓通,宽阔平坦的道路让车辆和行人畅行无阻。以前,这里交通不畅,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也制约了区域的发展。而现在,断头路的打通,不仅缩短了出行时间,更像是打通了城市的“任督二脉”,让城市的交通脉络更加畅通,发展更加高效。

【出镜记者 冶倩】

“以前州妇幼到州医院,得绕一大圈,现在断头路通了,十几分钟就到,拉活儿效率高多了!”出租车司机马师傅握着方向盘,语气里满是欣喜。他口中的变化,源于临夏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的断头路拓通工程,这是临夏市推进基础设施升级、畅通城市脉络的生动缩影。

临夏市出租车司机 马强:我开出租车六年了,这六年临夏市的道路变化挺大的,临夏市建设发展挺快的,断头路也拓通了,好多从外面回来的人,都说这几年变化相当大,都好像不认识了。尤其是像蓝天家园这条路——诚信路拓通以后,可以直达滨河路,像早上去州医院的人比较多,走这条路特别快,节省了乘客时间,也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

道路是城市的脉络,关系着城市发展的“血液循环”。多年来,临夏市聚焦市民出行的难点、痛点,大力推进“断头路”拓通工程,先后累计拓通城市断头路48条,提升改造15条老旧道路。曾经被隔断的区域实现了互联互通,市民出行不必再绕远路,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极大缓解。

▲【环城北路】

▲【城东一路】

▲【厦门路】

▲【关家台路】

▲【青年路】

▲【宋家巷路】

▲【规划三十六路】

▲【民主西路】

▲【解放南路】

▲【诚信路】

临夏市住建局工作人员 徐何强:近年来,我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一城四区一基地”的城市定位和“一环六横十五纵”的路网格局目标,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问题,不断加大城市基础建设,全力推进城市断头路拓通改造、道路提升改造、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东优、西强、南美、北绿、中好”的均衡发展格局,努力把临夏市建设成为“你喜欢的样子”。下一步,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全力加快实施城北、城南两个片区老旧地下管网改造项目,拓通改造城东四路、和谐二路等7条断头路,提升改造刘临路、瓦青路2条老旧市政道路,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区路网结构,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这些道路的打通,不仅缩短了市民的出行时间,还优化了城市的路网结构,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真正将“断头路”变成了市民的“畅心路”。像马师傅一样的出租车司机,更是直接感受到路网升级带来的红利,“路况好了,乘客满意度高,我们的收入也稳定了。”

教育和医疗是民生之本,近几年,一座座崭新的学校在临夏市拔地而起,现代化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施、优质的师资队伍,为临夏市的孩子们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条件。同时临夏市在医疗设施改善提升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临夏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积极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多所学校,增加了大量优质学位。从幼儿园到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校园环境更加优美,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拔地而起。同时,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为临夏市的未来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托起孩子们的美好明天。

临夏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马雅蓉:在优化资源布局上,市上投资2.44亿元,新建、改扩建6所学校,明年建成后将新增5010个学位;投入447.92万元,完成了聂家小学、第四幼儿园等9所校园的提升改造。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深化“四纵十横”集团化办学,通过校际交流、资源共享、教研共频、文化共建,让优质教育辐射更广。通过创新师德教育载体,健全机制抓激励,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5年中高考成绩创新高,学生体育赛事、科技创新竞赛、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屡获佳绩,“五育并举”深入推进,全面发展成效显著。

教育资源的升级,让家长们感触最深。“之前担心孩子上不了好学校,现在家门口的学校硬件设施越来越好,老师也很负责,我们特别放心。”家住临夏市的李先生话语里满是安心。

临夏市学生家长 马建平:作为家长,我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成长环境,而城市的发展与孩子们的成长息息相关。在教育资源方面,这些年城市在学校建设、师资力量提升上确实下了很大功夫,孩子们能享受到越来越优质的教育,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新建的校舍宽敞明亮,教学设备不断更新,老师们也更加用心负责,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注重他们的品德培养。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快乐学习,我们家长打心底里感到欣慰。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临夏市正用一个个具体项目、一项项扎实举措,让“家门口的好学校”从愿景逐步变成现实,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又高质量的教育。

医疗服务的改善,同样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安心”。临夏市持续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入,改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新建和升级了一批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深入推进“十个多一点”行动,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全方位的医疗设施改善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让市民就医更便捷、更安心。

临夏市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文波:一是资源均衡化。我们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先后实施“四大提升项目”“五大救治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乔彬工作站的建设运行,填补了心外科领域空白;内分泌科、眼科、普外科、感染科等被确定为省、州级重点学科;引进卫生类人才245名,为39名紧缺人才解决编制问题;二是公共卫生精细化。我们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镇(街道)卫生机构均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并与县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目前,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7.3万人,家庭医生签约32.57万人;三是健康协同化。临夏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全省慢病示范区,创建了38所省州级健康促进医院和学校、650户省级健康家庭,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5.63%;四是医疗智能化。稳步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构建市镇两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系统,结果互认达到264项,县级医院均实现网上预约挂号、结果查询等功能,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4%。

随着医疗设施的不断升级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临夏市将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也将为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临夏市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文波: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建设,不断规范医疗卫生活动,持续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未来,临夏市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进民生项目建设,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临夏市实践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把“魅力花都、公园城市”建设成为“你喜欢的样子”。

来源:临夏市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