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画家亚瑟·休斯(Arthur Hughes)油画《奥菲莉娅,他不会再来了》作品赏析(图)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2 16:00 1

摘要:亚瑟·休斯(Arthur Hughes)的这幅经典油画——《奥菲莉娅,他不会再来了》(Ophelia, He is Dead and Gone)。是英国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51-18

亚瑟·休斯(Arthur Hughes)的这幅经典油画——《奥菲莉娅,他不会再来了》(Ophelia, He is Dead and Gone)。是英国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51-1853年间,现藏于英国曼彻斯特艺术画廊(Manchester Art Gallery)。

《奥菲莉娅,他不会再来了》画作主题直接取材自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Hamlet)。描绘的是剧中女主角奥菲莉娅(Ophelia)。她是一位纯洁、天真、深爱着哈姆雷特的贵族少女。在剧中,奥菲莉娅的父亲波洛涅斯(Polonius)被哈姆雷特误杀。这一巨大的打击,加上哈姆雷特的冷酷和疏远,导致她精神失常。在她疯癫后,口中常常唱着古老的歌谣徘徊在水边。画名 “他不会再来了” (He is Dead and Gone) 正是她所唱的一首关于逝去情人的歌谣中的一句歌词,指代她父亲的死亡,也隐含了对哈姆雷特爱情的绝望。休斯捕捉的并非奥菲莉娅溺水身亡的瞬间(如米莱斯那幅更著名的《奥菲莉娅》),而是她精神崩溃后、溺水前的一个时刻。她蜷缩在溪边的树根旁,仿佛在倾听或等待着永远不会再回来的父亲和爱人,充满了令人心碎的悲伤与绝望。

作为拉斐尔前派的成员,休斯在这幅画中充分体现了该流派的艺术主张:

画面中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根青草、每一朵小花都被描绘得极其精细、栩栩如生。这种对自然近乎偏执的忠实描绘是拉斐尔前派的标志。尽管主题悲伤,但画面的色彩却异常丰富和鲜明,尤其是奥菲莉娅身穿的蓝色长裙和周围的绿色植物形成了强烈对比,增强了视觉冲击力。画面被各种自然元素填满,构图紧凑而复杂,引导观众的视线聚焦在中心人物奥菲莉娅身上。拉斐尔前派善于用象征手法传达情感。画中的植物并非随意描绘,许多都带有象征意义。如雏菊 (Daisies)象征天真无邪和背叛的爱情。荨麻 (Nettles):代表痛苦。垂柳 (Weeping Willow):象征悲伤与失恋。环绕的树枝和树根:仿佛一个天然的牢笼,将奥菲莉娅困在她的悲伤和疯狂之中,预示着她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

奥菲莉娅的姿态是画作情感的核心。她蜷缩着身体,双手紧紧抓住披肩和树枝,这是一个寻求安慰和保护的自闭姿势。她的头微微倾斜,眼神空洞迷离,仿佛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外界已无感知,生动地表现了精神错乱的状态。一束神秘而柔和的光从画面左上方洒下,照亮了奥菲莉娅苍白的面庞和手臂,以及她身前的水面。这束光既像是自然光,也像是一道舞台聚光灯,突出了悲剧女主角,为她增添了一丝圣洁和凄美的气息。整个环境幽深、静谧而压抑。茂密的森林和盘根错节的树根包围着她,溪水静静流淌,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和不可避免的悲剧氛围。

亚瑟·休斯的《奥菲莉娅,他不会再来了》是一幅将文学性、细腻的自然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心理描绘完美结合的杰作。它没有展示死亡的结局,而是通过一个蜷缩在自然牢笼中的少女形象,深刻地诠释了“心碎”的含义。它是拉斐尔前派艺术中,最能触动观众内心柔软之处、令人过目不忘的作品之一。

英国画家亚瑟·休斯(Arthur Hughes)油画《奥菲莉娅,他不会再来了》作品赏析:







来源:书法小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