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鸡西村志》由鸡西市政协组织编纂,收录了鸡西市46个乡(镇)的459个行政村1130个自然屯的地理、气候、交通、环境、旅游、物产、资源、人文、历史、教育、卫生,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情况的志书。全书共53卷,其中:
《鸡西村志》简介
《鸡西村志》由鸡西市政协组织编纂,收录了鸡西市46个乡(镇)的459个行政村1130个自然屯的地理、气候、交通、环境、旅游、物产、资源、人文、历史、教育、卫生,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情况的志书。全书共53卷,其中:鸡西市六个区、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的村屯鸟瞰图各1卷;46个乡(镇)志书各1卷;梨树区、麻山区志书各1卷;《鸡西村志编纂情况概览》1卷。
东海镇地图
概述
高峰村位于东海镇北5公里处,是个靠山屯,总耕地面积8840亩,山林地2100亩。全村有四个自然屯,人口总数1164人,共有336户,其中汉族335户,蒙古族1户。村有党员38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12名,占全党人数的31%,女党员6名。村有育龄妇女344人,独生子女家庭102户,特扶1户。2002~2015年,高峰村先后被授予县级“企业特级明星村”“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村”“市级小康村”“文明村”等光荣称号。1999年,高峰村被水利部认定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小流域”。2001年,荣获省“五个好”村党支部光荣称号。2013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高峰村四季分明,春季春暖花开,适应播种季节;夏季多雨,一般集中于7~8月份,多南风和东南风:秋季雨水少利于收割,这个季节也是农民最忙的季节;冬季多是西北风,温度最低达到零下35℃,降雪较大,常常是白雪皑皑。村地形是西高东地,河流走向由北至南,土地由黑土地,白浆土两部分组成,村东有一条小溪由北向南直奔穆校河,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每年的降雨量没有太大的变化,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
高峰村
概述
高峰村位于东海镇北5公里处,是个靠山屯,总耕地面积8840亩,山林地2100亩。全村有四个自然屯,人口总数1164人,共有336户,其中汉族335户,蒙古族1户。村有党员38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12名,占全党人数的31%,女党员6名。村有育龄妇女344人,独生子女家庭102户,特扶1户。2002~2015年,高峰村先后被授予县级“企业特级明星村”“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村”“市级小康村”“文明村”等光荣称号。1999年,高峰村被水利部认定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小流域”。2001年,荣获省“五个好”村党支部光荣称号。2013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高峰村四季分明,春季春暖花开,适应播种季节;夏季多雨,一般集中于7~8月份,多南风和东南风:秋季雨水少利于收割,这个季节也是农民最忙的季节;冬季多是西北风,温度最低达到零下35℃,降雪较大,常常是白雪皑皑。村地形是西高东地,河流走向由北至南,土地由黑土地,白浆土两部分组成,村东有一条小溪由北向南直奔穆校河,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每年的降雨量没有太大的变化,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
大事记
1952年:成立秧歌队,二人转等文化活动;1954年:由于潭友字写的好,曾担任新生管辖区文书;1956年:人民公社,吃的是食堂,集体劳作,人人平等;1958年:大跃进,大集体时期,吃食堂,集体劳动,当时的口号:深挖土,广积粮;1960年:四清运动,清账目,清工分,清地主富农,清四类分子,据述:当时运动很激烈,脖子带上批斗牌子,坐老虎凳,有部分人被集中在一起批斗;1962年:4月,新建学校成立;1964年:粗线条四清运动(清工分、清账目、清财务、清仓库);1965年:细线条四清运动(称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内容扩大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1966年:孙洪山同志之子孙德入党,由于孙德的父亲是地下党,当时要求非常严格,村里派人到吉林长春历史博物馆查证,确认孙洪山同志是中共地下党员,才批准孙德同志人党;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学大寨,洪井林是当时的支书,他带领村民修三新水库,不幸炸药炸伤双臂。至今残废。同年,村里又成立第一支篮球队;1967年:村里组织文艺节目,林海雪原、杜鹃山、红灯记、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节目。当时村民的文化生活非常丰富;1968年:文化大革命,每天学习毛主席语录,跳忠致化舞,三敬三祝等;1969年:成立三新中学,校长佟国栋(鸡东二中分校,隶属鸡东二中管辖);1973年:建高峰水库,占地面积150亩;1976年:毛泽东逝世,村大队部设灵堂掉念。同年粉碎四人帮,村组织庆祝活动。同年,因为邻里纠纷村里发生一起杀人案件(刘明义用尖枪误伤郭正昌);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三新中学撤销合并东海中学。1984年:土地下方到户,农户开始多种经营,购买农机具,添制牲口,实行科学种田,科学管理,农业机械化逐步提高,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此,高峰村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1983~1998年第一轮土地承包,承包期15年。1991年村引进自来水工程,五组率先吃上自来水。1992年
东海镇组织一批村领导去山东烟台参观考察,眼前看到的景象是石头山能栽果树,栽果树用的土、水都是人工背上去的,当时非常感动,想到高峰村有山有水,更适合栽培果树的条件,想到引进果树栽培技术,考察回来就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引进果树栽培技术建果树场一事,据说:有少部分人反对,在村领导的不断做工作下,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高峰村建成1200亩的果树场,果树成长期是3年,见效慢,在果农的精心培育下,终于结出了丰收的果实,在当时还召开庆祝大会。1993年村建鸡场一处,鸡场面积1900平方,厂长:王淑芹。1994年建新华煤矿(高峰村1矿)。1995年建白泥矿(高峰村2矿)。1997年三、四组吃自来水。1998年迎来了第二次土地承包,承包期为30年,终止在2028年。2002年高峰小学撤销合并永远小学。2003年五月预防非典型肺炎,科学家把这种典型肺炎命名为“SARS”病毒,防治非典“四字歌”:预防为主,朱雨绸缪;远离病原,隔断源头;住宅通风,空气对流;佩戴口罩,进门洗手;规律起居,免疫力强;家人有病,观察周祥;疑似症状,医生帮忙;突发事件,无惧有防。2005年刘松喜获鸡西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是高峰村人的骄傲。2006年新型合作医疗,每人30元(国家投10元,村里投10元,个人拿10元)。2007年自筹资金70万,国家投资70万,修一条贯穿全村4.5公里的水泥路。2008年秋密山县发生3.6级地震,高峰村有震感。2009年发生一起轰动全国的灭门惨案,林平全家6口遇害,现场惨不忍睹,重大杀人犯张建奎于2011年11月处刑。同年,通过支部选举,葛首峰以33票当选高峰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秋交新型农保。参保人数占全村的90%。2014年二组吃上自来水。2015年一组吃自来水。1991~2015年
自来水工程已全部落实到位,现在高峰村每户都吃上自来水。
第一章村落
第一节建村溯源
解放前最早来本村居住的三户人家:李福臣,韩志福,闫军等当时条件很艰苦,住的是马架子,据史述资料中韩志福是地主,韩志福土地面积20垧地之余,后来斗地主分田地,韩志福入狱。这些人来到此地多以开荒种地为主,解放后来此地有谭氏王氏家族来此地居住,由解放前到解放后的零星几户人家发展至今的336户人家,总人口数1116口人的高峰村。
第二节建置沿革
高峰村村名最早起源新生管理区三旅(现在的高峰村一组),旅长姓名张框(真实无从查证),四旅(现在的高峰村二组,三组,四组)旅长于显龙,五组(现在的高峰村五组),旅长佟保祥。
1966年,由新生管理区三旅、四旅、五旅改名为新建村,新生村(现在的新生村),新民村(现在的群英村),成为穆棱河以北的北三新,当时的条件很差,吃的是地表水,患大骨节病的很多。据史述了解当时还有一句流言:挎筐的胳膊,扭腚腿,一看就是三新人。1972年,东海公社领导认为新生、新建、新民村名相似,由新建村改名高峰村,一直沿用此名至今。
第二章自然地理
第一节地理范围
高峰村是靠山村,位于东海镇西北5公里处,南与新生村相连,东与群英村相接,西与新泉村相邻,北面1.5公里处是依山傍水,青山环绕,在这青山绿水中有一个千亩梨园,在去千亩梨园的途中还有一个不成形的椭圆形水库,占地面积150亩,走过水库来到梨园,很远就能看见2栋土瓦结构的房子,在房子正南方向5米处,有一口清泉,泉水清澈甘甜,四季长流,冬不结冰,夏季泉水清凉,有不少人路过此地用来饮水解渴,每到春夏季节,都会引来不少游客来此地观花钓鱼,拍照,过二道沟是16连,属于红旗矿农场管辖区,我村有五个小组组成,有四个自然屯,自然屯排列序是;第一小组,占地面积150亩,第二小组占地面积150亩,第三,四小组占地面积300亩,第五小组,占地面积375亩,高峰村总占地面积975亩,屯中有一条长达4.5公里的水泥路由南到北连接四个自然屯的交通往来。
高峰村地理位置
第二节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征
高峰村四季分明,春季春暖花开,适应播种季节,夏季多雨,一般集中于7、8月份,夏季多的南风和东南风,秋季少雨利于收割,这个季节是农民最忙的季节,冬季多刮西北风,温度最低达到35℃,经常是白雪皑皑。村地形西高东低,河水走向有北向南,土地有黑土地、白浆土两部分组成,屯东有一条小溪由北向南直奔穆棱河,村每年的降雨量是在500毫米左右,每年最高温度在25℃~34℃,最低温度25℃~35℃。气候和降水量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
二、资源特征
高峰村现有土地面积8400亩,村以种植业为主打,多以种植玉米为主,有少量的水稻,小杂粮等,其中玉米5000亩,水稻3000亩,小杂粮400亩。1993年,高峰村响应上级指示,大力号召村办工业,先后建起两个矿,一个是高峰村白泥矿(高峰村1矿),一个是新华矿(高峰村2矿),为高峰村奠定了经济基础。由于国家严令禁止小矿开采,在2010年依次关闭。高峰村依山傍水青山围绕。1993年,建一个千亩果园。
高峰村地貌较全,物种繁多,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是当年高峰村人的真实写照。六十年代初村外经常有野兽活动,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大型野兽也面临绝迹,现在高峰村特别注重保护原生态生物,因此,在环境优美的山林之中经常能看见野鸡,野鸭,野猪,蛇等野生动物出没。
一审:魏树金
二审:肖 欢
三审:耿欣彤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