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两社三中心”建设,澳头街道全力实施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通过整合党群阵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丰富服务供给,积极探索“阵地换资源”、“公益+市场+低偿”、“链接资源赋能提质”等模式,系统提升党群服务阵地使用效能,推动社区服务能力与居民幸福感双提升。摘要:为深入推进“两社三中心”建设,澳头街道全力实施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通过整合党群阵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丰富服务供给,积极探索“阵地换资源”、“公益+市场+低偿”、“链接资源赋能提质”等模式,系统提升党群服务阵地使用效能,推动社区服务能力与居民幸福感双提升。
·依托“阵地换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秉持“把空间还给群众、用阵地换取资源”的理念,充分挖掘自身场地优势,积极与社会各类主体开展合作,通过场地资源与专业服务优势互补,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输血”向“造血”转变,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发展空间。
例如,红树林社区开设“红心学堂”青少年暑期公益培训班,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免费提供场地、乐器设备等物资保障,联合社区内学校、幼儿园、艺术培训机构,邀请专业教师、招募志愿者担任教学工作,开设尤克里里、葫芦丝、非洲鼓等课程,让孩子们在共同学习、表演过程中,拉近邻里距离,促进社区和谐。兴港社区携手区武术协会共创“八段锦公益课堂”,通过邀请区武术协会入驻社区,每年定期为居民提供八段锦教学课程,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学习传统养生功法,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真正做到“惠民零距离”。
探索“公益+市场+低偿”,创新社区运营模式
探索“公益+市场+低偿”的活动运营模式,既保障公益属性,又引入市场活力,同时兼顾服务成本,通过“低偿赋能+公益服务”实现自我造血,构建起“基础公益体验+普惠进阶服务”的双层供给体系,让居民在参与中体验公益,享受服务。
例如,滨河社区组织辖区亲子家庭开展“习劳促成长 传承好家风”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低偿+公益”的模式,扩大社区劳动教育的覆盖面,每位参与者仅需支付少许费用兑换蔬菜采摘券,就能让孩子们感受“从田间到灶台”的完整劳动体验,以协作烹饪促进代际沟通,推动青少年亲近自然、珍惜粮食,将“勤俭持家”的家风理念融入生活细节,以公益力量推动优良家风走进千家万户。金湾社区秉持“公益保障公平、市场提升品质、低偿激发活力”运营理念,聚焦居民“家门口的需求”,联动“社区合伙人”“技能达人”授课,打造“全龄共学·邻里季”亲邻学堂、青少年暑假兴趣培训班、暑“托”班等,通过开办“银龄学堂、成人共享课堂、妇女创业工坊、青少年赋能学堂、儿童创想营地”等五大板块16类特色课程,为辖区全龄段提供多元化学习平台,营造“亲邻同乐学·全龄共成长”的社区文化氛围。
链接资源“赋能提质”,惠民利民“增温度”
聚焦打造“两社三中心”,围绕服务“一老一小一特一新”群体,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积极链接高校、社会团体等外部资源,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主线,组织开展社区邻里节、趣味运动会、睦邻“音乐汇”、百家宴、友邻集市、暑期公益培训班等活动,主题涵盖亲子互动、文旅研学、身心康养、职业培训等各个方面,推行“微服务”出“大变化”,形成党群连心、和睦亲邻的良好氛围。
例如,金门塘村联合广东培正学院“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共同开展以“金穗育才传童梦,海韵惠农行连心”为主题的首届暑期公益课堂与助农直播活动,不仅丰富了村内儿童暑期生活,更帮助当地优质海产品通过“云端带货”为渔民增收致富探索出新路径,让乡村振兴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道”。南边灶村携手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智绘童芯-南萤小队”赋能“未来社区”建设,青年突击队聚焦社区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暑期实践活动,以书香、艺术、巧思与温暖陪伴,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注入了智慧与活力。
下来,澳头街道将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聚焦群众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模式,着力建设集邻里交流、便民服务、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家门口”党群服务阵地,以更优质、高效、贴心的服务,为群众创造更多福祉,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来源:HuiZhou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