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打工人总爱自嘲 “累成牛马”,却鲜少有人知道,早在四百年前就有两位 “牛马界救星” 凭实力出圈。在六朝古都南京,有这样一个地名——下马坊位于南京市朝阳门(今中山门)外孝陵卫,它是明孝陵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建于 1393 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牌坊体型伟岸
当代打工人总爱自嘲 “累成牛马”,却鲜少有人知道,早在四百年前就有两位 “牛马界救星” 凭实力出圈。在六朝古都南京,有这样一个地名——下马坊位于南京市朝阳门(今中山门)外孝陵卫,它是明孝陵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建于 1393 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牌坊体型伟岸,上书 “诸司官员下马” 六个大字。在明朝,明孝陵作为皇权的象征,也是 “龙脉” 所在,地位尊崇。当时规定,车马过陵,及守陵官民入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官员们到此,无论乘坐马车还是骑马,都得乖乖下马,改为步行,以表对陵寝的敬重,维护陵区的庄严肃穆。这下马坊,就如同一位严格的 “礼仪监督员”,见证了无数达官显贵与马、车的分离场景,也因此得名。它不仅是明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生动展现了明朝对皇家陵寝的重视,以及当时围绕乘坐动物出行的特定礼仪规制。大明已不复存在,但历史中留下的故事和医术传播到了今天——明朝滁州城外,太仆寺的马群突然集体罢工 —— 不是闹脾气,是一场瘟疫让这些朝廷 “公务马” 倒了大半。当地兽医急得抓耳挠腮,直到庐州六安的喻仁、喻杰兄弟赶来,手持银针草药在马厩里连轴转了三月,愣是把快断气的病马治得能拉车,病牛治得能耕田。后来这对 “兽医顶流” 还出书立传,《元亨疗马集》一问世就成了爆款,书中不仅记载了针灸、汤药疗法,还提到用艾叶熏马厩驱寒除湿,算是早期芳香疗愈动物的雏形,连日本、朝鲜的同行都熬夜啃译本,堪称古代兽医学的 “顶流教材”。
追溯起来,中兽医的 “工龄” 比很多朝代都长。新石器时代人类刚驯化出猪牛羊,就开始琢磨怎么给它们看病 —— 甲骨文里不光有 “猪圈”“马厩” 的写法,还有给病牛喂草药的记载,更有焚烧苍术净化圈舍空气的记录,堪称最早的 “宠物医疗日志”。到了西周,“兽医” 成了正经职业,《周礼》里明确分了四类医生,兽医专门负责给牲畜 “治内科”“治外伤”,甚至会用食疗调理,遇到受惊的马匹,还会点燃薰衣草干花安神,搁现在就是持证上岗的 “动物健康管理师”。
这套古老智慧在岁月里不断升级。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没错就是历史书上经常要我们背的那个书名)里记下 26 种家畜病的 48 种疗法,其中给马 “削蹄治漏蹄” 的技术,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隋代太仆寺专门管马政,兽医们分科研究,连针灸穴位都画成了 “操作手册”,同时总结出中药气味能缓解马的不适;唐代更牛,直接开了兽医学校,打破了 “祖传秘方不外传” 的规矩,课堂上还教学生用陈皮香气刺激病畜食欲,算得上最早的 “职业教育示范点”。
……中兽医的历史也蔓延到了今天——先说宠物界,据华声在线 8 月 20 日消息,在长沙瑞派普悦动物医院,一只 11 岁的斗牛犬 “财财” 两个月前严重后肢运动麻痹,瘫痪在床还大小便失禁,那可怜模样让主人揪心。好在碰上中兽医杨婷婷医生,采用针灸治疗配合高压氧舱的 “神奇组合”,5 次治疗后,“财财” 就能撒欢奔跑啦!如今像长沙诺玛中西医结合动物医院,中兽医专科人气爆棚,给宠物用望、闻、问、切,舌苔发白可能消化不良,脉象虚弱暗示体质下降,再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长沙李女士的 24 岁博美犬 “奥利奥”,高龄还髌骨四级脱位,疼得不行,经中兽医针灸加红线理疗,瞬间活泼许多,疼痛也减轻,收费实惠,一天能看 10 个动物病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团队研发的犊牛腹泻中兽医注射药已成功市场化,新疆农业大学也在挖掘特色药材用于家畜、水产疾病诊疗。中兽医这门古老技艺,正借着现代科研的东风,在宠物医疗和畜牧养殖领域大放异彩,未来发展简直让人充满期待!
从明朝用艾叶熏马厩的喻氏兄弟,到如今用中药香氛安抚宠物的现代兽医,中兽医就像位穿越时空的健康管家,不仅用针药疗愈病痛,更用香气编织出温柔的守护网。它踩着《元亨疗马集》的墨香走来,带着 CT 影像、智能仪器和芬芳药香前行,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里,继续守护着世间生灵的健康。或许未来某天,当打工人再说 “累成牛马” 时,说不定身边就有中兽医笑着递来一个合欢花香包:“来,给你也闻闻,放松放松?”
来源:金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