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4-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2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作为国内感染性疾病及肝病领域水平极高的学术盛会
医脉通整理报道,感谢杨永峰教授审核指导。
2025年9月4-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2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作为国内感染性疾病及肝病领域水平极高的学术盛会,吸引国内外著名学者汇聚一堂,共话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及肝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热点问题。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南京市第二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杨永峰教授分享病理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治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及AI辅助诊断的应用潜力。
医脉通:自身免疫性肝炎的(AIH)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标志物,目前AIH的诊断及鉴别和病情评估仍非常依赖病理学检查。能否请您谈谈病理在自免肝诊疗中有哪些重要的指导作用?
杨永峰 教授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由免疫系统紊乱引发肝细胞损伤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肝病,表现为无诱因反复转氨酶增高。对于AIH的诊断,可参考但不能单纯依赖自身抗体与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G,IgG)指标,约20%确诊AIH患者的这些指标为正常水平,且其异常还可见于其他疾病,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因此,在AIH的诊疗过程中,病理学检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学界对AIH的组织学特征认识呈阶段性深化。早期认为AIH的病理基本特征为界面炎、玫瑰花结、淋巴浆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穿入现象。随后观察到病程较短的急性起病的AIH病例可缺乏界面炎,而以小叶炎或中央静脉周围炎症为主。因此,2022年国际AIH病理小组更新诊断标准,淋巴-浆细胞浸润的分布可涵盖汇管区炎及小叶炎,将急性AIH的病理特征纳入诊断标准化框架,并依典型程度分为“不可能”“可能”“极可能” 三个诊断层次。而今年(2025)欧洲肝病学会(EASL)及英国胃肠病学会发布的AIH指南均推荐沿用该标准。EASL的AIH指南同时指出传统的界面炎、淋巴细胞穿入等特征可用于评判炎症活动程度而非确诊标准。因此,病理对于AIH的诊断非常重要。
在疗效评估方面,病理同样重要。EASL指南明确提出,AIH患者停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为生化应答持续超过2年且组织学评分<4 分,才能考虑停药。
医脉通:在AIH的诊断中,尤其面对不典型病例时,需要注意与哪些易误诊的疾病进行鉴别?
杨永峰 教授
在AIH诊断,尤其是面对不典型病例时,病理是诊断的必要支持。AIH的病理常表现为以淋巴-浆细胞浸润为主的肝脏炎症损伤,其表现可与其他疾病重叠,重点与病毒性肝炎、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Drug-Induced Autoimmune-Like Hepatitis, DI-ALH)进行鉴别。病毒性肝炎通过病毒学检测易鉴别;对于Wilson病的鉴别,若患者铜蓝蛋白水平及24小时尿铜排泄量正常,则基本可以排除。
DI-ALH与AIH的鉴别相对困难,出现以下表现提示诊断更倾向于AIH:存在慢性肝病体征(如脾大、门脉高压或蜘蛛痣),因AIH多呈慢性发病;病程≥3~6个月且存在不明原因转氨酶反复升高;肝穿刺评估纤维化达到2级及以上。反之,若患者首次发病、既往肝功能正常、无纤维化证据和慢性肝病体征并有明确药物暴露史,则更考虑为DI-ALH。此外,部分鉴别困难的病例可通过治疗反应辅助评估,DI-ALH属药物性肝损伤,不使用或短期糖皮质激素即可缓解;AIH通常需持续糖皮质激素治疗3~4年,过早减量或停药将导致复发。
另外,还需注意AIH肝硬化与其他病因如脂肪肝肝硬化鉴别。在炎症阶段,AIH的转氨酶常反复升高并常超过5×ULN,而脂肪肝患者转氨酶多维持在2-3×ULN左右,可根据生化结果辅助判断;但进展至肝硬化阶段后,转氨酶均可能正常,因此,肝硬化病因不明时需行肝穿刺活检明确病因。临床不典型AIH众多,病史较短呈急性发病的AIH和AIH肝硬化是经常需鉴别的类型。
医脉通: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学影像分析、辅助诊断领域快速发展。请您谈谈AI驱动数字病理基础上结合临床、血清学指标等在AIH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潜力如何?
杨永峰 教授
AIH的数字病理在临床上主要有三个具有潜力的应用场景,主要体现在辅助诊断、挖掘病理特征及实现更加客观的分级分期方面。在辅助诊断方面,当前从事肝脏亚专业的病理医生稀缺,人工智能(AI)驱动数字病理有望弥补这一不足。通过构建基于大量AIH病理切片的训练模型,初步给出数字病理诊断提示;临床医生结合其提示同时综合患者临床特征来更准确地诊断AIH。同时,通过训练AI对比与分析海量病理切片,可能挖掘未被认识的AIH病理特征,进一步完善AIH病理评估体系。此外,AIH分级分期的人为判断具有主观性,例如,不同医生或同一医生不同时间判断可能不一致,AI驱动数字病理可通过标准化分析算法提高判断的一致性,使临床研究评估疗效更为客观。
医脉通:针对AIH的管理,能否介绍下您团队后续的研究计划?
杨永峰 教授
在AIH的研究方面,我们团队初步开展了上述AIH的数字病理研究并取得初步结果。同时,我们也进行了AIH如何停药并减少复发方面的研究,传统治疗3年肝穿刺活检达标的停药方案下,患者仍有约60%~70%复发率,安全停药仍是患者重要诉求,并探索多种停药策略的安全性。此外,我们也在开展包括无创指标用于疗效评估与复发预测,以及探索病理结果与无创指标相结合以提升停药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专家简介
杨永峰 教授
医学博士,二级主任医师,教授
南京市第二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院长,肝病学科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感染病学分会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编委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10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
发表第一或通信作者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5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专项等课题9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10项
精通肝脏疾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诊断,擅长疑难重症肝病诊治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肝脏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