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晃县凉伞镇:挥毫“合”字映同心,以制践效书新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2 19:02 1

摘要:“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地处湘黔交界的新晃县凉伞镇,深谙“合”字治理智慧,将其深度融入省际边界治理与乡村振兴实践中,以“人”凝心、以“一”贯制、以“口”验效,绘就了新时代基层善治的壮阔画卷。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地处湘黔交界的新晃县凉伞镇,深谙“合”字治理智慧,将其深度融入省际边界治理与乡村振兴实践中,以“人”凝心、以“一”贯制、以“口”验效,绘就了新时代基层善治的壮阔画卷。

“人”是汇聚民心,构建跨省域治理共同体

在凉伞镇治理版图中,"联合党建+边界六联"机制强劲发力,驱动两省四县六镇两街道协同发展。《联合党建+边界六联》协议签订以来,两地依托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落地“1234”工作法(一套机制、两项重点、三个保障、四个平台),激活代表跨省履职效能:累计联合开展调研座谈90余场,走访群众900余人次,收集意见320条,跨区域民意沟通与协同治理渠道全面畅通。

以山水为卷、协作运笔,擘画边界融合宏图。 吴诗云摄

湘黔人大代表齐聚,研讨群众关切话题。 杨德勇摄

凉伞镇、玉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县镇人大代表参观贵州省玉屏县瓮阳村。张丽 摄

湘黔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倾听群众心声 杨天长摄

在“边界联合+百寨千人带万户”共治模式中:1568名党员"头雁"率先垂范,带动万户群众投身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功打造22个和美团寨、132户和美庭院。“随手拍”监督激励机制和“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群众”联合监督体系协同联动,推动辖区297个自然团寨完成“六治六美”提升工程,构建起群策群力、共管共享新格局。

如诗如画、散发独特韵味的庭院。 杨先镠摄

台洞村设有长廊、休闲亭、喷泉、鱼塘的休闲庭院 金秀丽摄

融合两地党员、人大代表、辅警、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的联合巡防队,依托“雪亮工程”开展社会治安共防共治,实现连续三年无重大矛盾纠纷、无群体性事件,问题整改率100%。治理模式从“政府主导”转向“群众主体”,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为共建共治共赢共享“合”的目标注入磅礴力量。

凉伞镇与青溪镇辅警在美岩村共同开展边界团寨消防演习 杨海林摄

新治理模式实施以来,两地民生改善与产业增收同步推进,2023年凉伞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获评全县第一,群众年人均增收超9000元,两地联合修建3.81公里通组道路,开展党代表、人大代表交流联谊20余次,举办元宵鼟锣比赛、“黄牛杯”村BA、“侗乡村晚”等实践活动20余次,筑牢了“合”的民意根基。

“湘黔边界区域劳务协作暨庆八一民族团结联欢盛会”捉鱼活动现场 杨曼达摄

“联合党建+边界六联”共建和谐平安湘黔边界联谊活动 吴诗云摄

“一”是贯穿始终, 锻造制度型治理生态链

为整合资源力量,凉伞镇强化制度集成,以“一套机制”破解治理碎片化难题,为持续凝聚民心提供刚性保障。

创新实施“红橙黄”分类帮扶机制,对23个村(社区)实行“月初定级、月中帮扶、月末通报”闭环管理,实现“固先进、推一般、整后进”目标。同步配套“红黄牌”预警及日常督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每日通报,结合提醒谈话、挂牌警示强化纪律约束,确保干部队伍“步调一致”。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红橙黄”评比4次,挂牌警示14次,提醒谈话7人,警示约谈3人,推动全镇作风持续向好。

落实基层党建“单双月工作督导过关”机制 彭子健摄

为推动机关党员能力与农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双提升”,凉伞镇创新推行“机关+农村”党建结对帮扶行动,精选政治过硬、熟悉党务的年轻党员下沉一线担任党建指导员,采用“1+N”结对、专题培训、“四制工作法”与“定期驻村+灵活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实现机关与农村组织共建、资源互通。

党建指导员经验交流 彭子健摄

目前,已选派23名党建指导员,累计驻村帮扶24次、开展培训交流3次、督促整改问题2类、指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16次。

“口”是倾听民声,锚定发展验证惠民实效

“群众利益无小事”,凉伞镇秉持全民共治互助原则,通过入户走访问计于民,以“口碑”为桥检验惠民服务成效。依托“三长”(片长884名、组长1205名、邻长265名)“铁脚板”队伍,发挥“人熟、门清”优势,深入开展“进万家门·暖万户心”大走访:通过“走邻里、唠家常、问困难、互帮忙”,办结群众“微心愿”265个、诉求2000余件,提供政策答疑、慢性病诊断、义务家电维修等“微服务”3600余次;召开议事会456场、解决问题1845个,有效推动“陌邻”变“睦邻”,筑牢惠民根基。

志愿者义务为老人诊断慢性疾病 杨柳梅摄

“三长”义务为困难老人修床铺 杨元芬摄

“三长”为行动不便老人打水 姚敦云摄

召开院坝会,共商共议、共建共享 杨祖铭摄

在倾听民声基础上,凉伞镇以生态振兴为引领,锚定绿色产业发展方向。通过“三长”典型带动,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聚焦生态、产业、文化、旅游、康养五大领域,积极构建“2+5+N”现代化立体产业格局。建设“康养+研学”、“线上电商”双平台,打造集绿色生态、红色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区域旅游特色乡镇。同时,推行“强产业、兴特色、美家园”战略,大力发展黄牛、黄豆、黄金叶、黄精等“四黄”产业及光伏、高山西瓜、阳光玫瑰葡萄、灵芝和凉伞豆腐等N类特色项目,涌现出凉伞吴丫头、天珑牛肉等直播达人,推动互联网销售额突破1800万元。

色泽鲜红、果实饱满的血香妃李 袁志薛摄

花园村血香妃李种植园 袁志薛摄

通过招商引资,助力黄豆种植面积达 2000 余亩、黄精种植面积达 3000 余亩,并动员民众进行扩种;八江口村抢抓机遇,与联通公司签订宽带项目协议,年增村集体经济收入7000余元;凳寨村建设光伏电站,为集体增收5 万元以上,成功实现从打造人居环境“美丽经济”到发展绿色产业造就好“钱景”的有效转化,“全民共享生态与发展红利”成了当地惠民利民工作落地见效的生动验证。

烤烟种植地 吴先润摄

光伏发电站 吴诗云摄

台洞村地寨组小组长罗朝阳的西瓜种植地。 贺万财摄

“实践证明,湘黔交界地区的基层治理,必须把握好‘凝聚合力’与‘激发活力’之间的动态平衡。‘合’的智慧不仅在于融合协同破解治理难题,也在于以多元共建激活内生动能,从而在乡村振兴征程中走出一条众行致远、大道不孤的新路。”镇党委书记钟晓华表示,“这一发展路径,既顺应时代趋势,又契合共建共享的发展哲学,为湘黔交界乡镇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理念创新。未来,我们将用实绩推动‘合’的智慧经验落地开花,绽放耀眼光芒。”

免责声明:本账号是为了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来源:糯贝儿NOBE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