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阳信: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 激活文艺赋能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2 21:07 1

摘要:2024年以来,阳信县信城街道积极探索“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模式,构建“文联主导、社区承办、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将文化舞台搭建在百姓家门口,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以文艺赋能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拓宽艺术乡建的实践路径。

2024年以来,阳信县信城街道积极探索“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模式,构建“文联主导、社区承办、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将文化舞台搭建在百姓家门口,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以文艺赋能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拓宽艺术乡建的实践路径。

建强“群众+”队伍体系,筑牢艺术乡建人才根基

坚持“专业引领、群众主体”原则,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文艺人才队伍,为艺术乡建提供坚实支撑。一是组建专业指导团队。联合县文联及音乐、曲艺等协会,遴选声乐、舞蹈、戏曲、非遗等领域15名资深专业人才,成立“艺术乡建指导团”,定期开展节目编排、舞台表现、文艺创作等辅导交流,提高文艺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培育群众文艺骨干。创新构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文艺工作体系,以8个社区为核心阵地,整合退休教师、返乡青年、文艺特长居民等人才资源,培育群众文艺骨干180余人。通过“骨干带队伍”模式,让文艺骨干担任社区文化活动“带头人”,让文艺活动从“灯光舞台”走进“百姓生活”。三是发展多元文艺社团。对辖区文艺爱好者及居民文艺需求进行全面摸底,组建广场舞、戏曲、合唱、书法等群众文艺团体32支,吸纳老中青各年龄段队员2600余人,初步形成“处处有队伍、人人可参与”的浓厚氛围。

创新“载体+”活动模式,拓展艺术乡建实践场景

围绕“文润信城”品牌,打造翠岛湖、梨园、幸福三大主题文艺舞台,结合节庆节点、地方文化、重点工作,嵌入多样化文艺场景,让艺术融入生活、扎根基层。一是主题展演常态化。坚持“创建为民、全民参与”的工作理念,采取“每月一场、社区轮值”模式,结合七一、八一、中秋、国庆等节点,组织开展“军民同心”“团圆中秋”等主题文艺展演15场,群众参演率达到60%以上,形成“月月有演出、四季有特色、人人可登台”的常态机制,显著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归属感。截至目前,累计举办系列文艺活动120余场,惠及群众5.3万余人。二是宣传宣讲“文艺化”。聚焦防溺水、反电诈、安全生产、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在文艺展演中设置2~4个“文艺+宣传”特色互动环节,借助《反诈小剧场》短视频、快板《防溺水顺口溜》等创新形式,提升居民综合素养。截至目前,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奖品196件,有效扩大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三是艺术创作“本土化”。深入挖掘战国古墓、英雄刘德玉事迹、梨乡民俗等本土文化元素,通过“专家指导+群众参与”方式,推动文艺创作接地气、有特色,让地方文化活态传承。现已创作《梨乡故事》《英雄》《抬龙王》等本土作品36个,以文艺形式传承地域文化基因,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释放“文艺+”叠加效应,彰显艺术乡建综合长效

以艺术乡建为纽带,促进文化与经济、治理、民生深度融合。一是文艺聚人气,为经济发展“增动能”。依托三大主题文艺舞台,以文艺聚人气、带流量,将文艺活动与夜市经济、休闲消费场景深度融合,设置非遗展销区,引入牛骨雕刻、面塑、吉祥步步糕等20余种非遗项目;规划特色美食摊位、亲子儿童游乐区等消费场景,提供“赏演出、品民俗、享美食、趣游玩”的一站式夜间休闲体验,带动周边消费超100万元,实现“文艺范”与“烟火气”的碰撞交融。二是文艺惠民生,为群众生活“增活力”。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打破文化服务单向输出模式,通过“线上展播+线下演出”的方式,吸引儿童、中青年、老年人等2000余名群众登台表演,推动居民从文化成果的“看客”转变为文化活动的“主角”。利用阳信融媒、抖音等平台进行直播,观看量突破50万人次,让民生幸福底色愈发鲜亮。三是文艺促治理,为城乡社会“增正气”。成立街道“艺术乡建流动服务队”、8支社区“百姓村晚服务队”和37支网格“文艺联络队”,累计开展文艺志愿服务超3000小时。引导200余名文艺志愿者融入网格治理,参与政策理论宣讲、邻里矛盾调解、特殊群体关爱等工作110余次,让文艺能人成为基层治理的“贴心帮手”。同时,创排音舞快板《移风易俗树新风》、西河大鼓《婆媳犟嘴》等文艺作品,推动构建“崇德向善、邻里和睦、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工作模式,实现了“送文化”与“种文化”的有效衔接,收获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下一步,阳信县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优质文艺资源向住宅小区、基层村居延伸,绘就艺术乡建新画卷。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