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之争:罗永浩立于不败之地,西贝赢了官司也将失去民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2 21:04 1

摘要:没想到在国家有关部门于去年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后,预制菜又一次上了热搜。事情的起因是罗永浩到知名连锁西北菜品牌西贝就餐后发了一条吐槽的微博,结果遭到西贝老板贾国龙怒怼,甚至还要上法院起诉罗永浩。

没想到在国家有关部门于去年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后,预制菜又一次上了热搜。事情的起因是罗永浩到知名连锁西北菜品牌西贝就餐后发了一条吐槽的微博,结果遭到西贝老板贾国龙怒怼,甚至还要上法院起诉罗永浩。

什么样的微博能让贾国龙破防呢?原文是这么说的,“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大家不要小看了这句话的份量,直接击中了西贝的命门。

西贝的价格不算便宜,消费者之所以愿意买单是看重它家的菜品天然、新鲜、品质好,可这三个词和预制菜完全不沾边,或者可以这么认为,在老百姓心理预制菜就不可能是品质好的东西。

承认自己卖的是预制菜相当于抛弃了最核心的卖点,消费者会怎么看?显然会认为西贝打着高品质的幌子卖低品质的菜品,而且还卖得很贵。高品低价叫有性价比,低品高价就真如罗永浩说的那样,“实在是太恶心了”。

因此,贾国龙想方设法要为反击、要为西贝正名,类似明星网红维持住人设不塌。

双方目前已正式开战,先是在舆论场上,之后可能延伸至司法层面,最终谁能赢呢?决定事件走向的第一个关键点是到底什么才是预制菜。

有关部门对预制菜有明确的定义,同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负责人曾公开表示,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市面上大量连锁企业采用的是中央厨房粗加工配送模式,前期的制作步骤在中央厨房完成,然后配送至各家门店,煮熟或加热是在门店进行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超市买过半成品,就是那种配了主料、辅料和调料的餐包,买回来的东西是生的,但烧制起来很方便,不用洗、不用切、不用自己调味,把买来的全部混在一起烧熟就可以了。

中央厨房连锁配送模式有点像半成品,所以从法理和预制菜的定义上来看,贾国龙和西贝是占优的,以侵犯名誉权为由起诉罗永浩,弄不好能赢下官司。

然而,老百姓支持谁,来不来西贝消费不是看法律定义的,纠结概念没有太大的意义,大家更多是出于自己的认知和主观判断。

就我个人而言,不会去管店里出品的那道菜是半成品还是预制菜,只想知道这道菜从洗到切、到上料、到烧制、到装盘是否全部是在店里完成的。如果不是,那么就是预制菜,或者叫“类预制菜”,请别贴上新鲜、高品质的标签,不值得付出高溢价。

大部分人的想法应该和我是一样的,大家不会刻意关注半成品和预制菜的区别,打心眼里不喜欢中央厨房烧出来的东西,除非价格很实惠。

从这个角度分析,老罗已立于不败之地,官司输赢对他而言根本不用在乎。退一万步来说,哪怕认定罗永浩侵犯了西贝的名誉权,老罗给西贝道歉了,老百姓也不会认为他做错了。

相反,罗永浩为民发声、整顿预制菜、挑战中央厨房配送模式的人设立了起来,这意味着哪怕西贝赢了官司也将失去消费者的心,恐怕会对经营造成负面影响,不排除部分消费者抵制的情况。

贾国龙看似在和老罗对线、在维护西贝的名誉、在讨论何为预制菜,实际上是在挑战全国网友和消费者,是在和衣食父母们对抗。也许他是想教育消费者,让自己对预制菜的定义和理念加到老百姓身上,可最终极有可能被市场教育。

正常人都能想明白的道理,一家大型餐饮连锁店的老板会不知道?关于这点我实在是想不通,唯一的可能是贾老板想当网红想疯了、希望成为KOL,才会主动引起这场对西贝极为不利的论战,而从其之前的一些公开言论来看真有这种可能。

多年前,贾国龙说过这么一番话,“996算啥,我们是715”,即经常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当时也是被网友骂惨了,由此可见意见领袖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把握不好就是将把自己放在火架上烤。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来源:王五说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