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最近哪条新闻最能点燃餐饮圈的火药桶,非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之战”莫属。一个是跨界最多、敢说敢怼的互联网嘴炮王,一个是中国西北菜的领军餐饮品牌,两个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就因为“预制菜”捆在了一起。
要说最近哪条新闻最能点燃餐饮圈的火药桶,非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之战”莫属。一个是跨界最多、敢说敢怼的互联网嘴炮王,一个是中国西北菜的领军餐饮品牌,两个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就因为“预制菜”捆在了一起。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罗永浩在一次公开场合直接“吐槽西贝”,说他们的菜品大量使用预制菜,和消费者心里想象的“现炒现做”有很大差距。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自然不乐意,立刻公开回应,甚至在媒体上和罗永浩隔空对话。结果,双方你来我往,迅速登上热搜。
**今天最新的进展来了:罗永浩在微博宣布,今晚8点半将在多个平台开直播,专门谈这件事。**他还强调:“我的诉求不是打西贝,我对他们没什么兴趣。我想借着这次事件推动预制菜行业的透明化,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并且他暗示,直播里还会提到其他餐饮企业。
这话什么意思?懂的人都懂。西贝可能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目标是整个餐饮行业的“预制菜黑箱”。如果真像老罗说的那样,今晚直播点名更多企业,那就不仅仅是一个餐饮品牌的公关危机,而是整个行业的地震。
说句实在话,**预制菜已经成了中国餐饮业最大的“灰犀牛”。**从学校食堂到连锁餐厅,从高速服务区到社区小店,你几乎随处都能遇到预制菜的身影。它的好处当然显而易见:标准化、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但问题是,消费者买单的理由是什么?是因为觉得你“新鲜好吃”。一旦发现自己花几十块吃到的是冷冻袋子里热出来的,心理落差就会像吃到一口苍蝇。
这也是为什么罗永浩的话能戳中大众的痛点。因为大家早就怀疑,但没有人敢点破。谁都知道,很多连锁店后厨就是个“加热中心”,厨师沦为“剪袋工”,但消费者心里一直有种“自欺欺人”的幻觉:我花钱来餐厅,不就是图个新鲜现炒吗?
所以,当老罗站出来说“西贝预制菜”时,舆论立刻炸了。很多人留言:“怪不得味道越来越一般”“早就怀疑了”“餐饮行业敢不敢真诚点”。西贝一开始还想解释,说自己用的是“中央厨房标准化”,但这话在消费者眼里,就是另一种自证其罪。因为在老百姓的理解里,中央厨房=预制菜。
这里我们要看清楚一个矛盾: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但它最大的问题是“不透明”。**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而是不能接受被蒙在鼓里。**你明明是袋装菜,却告诉我“现炒”,这就踩雷了。就好像你在外面花钱谈恋爱,结果发现对方其实是AI虚拟人,换谁心里能舒服?
罗永浩说他的目标是“推动行业透明化”,这其实是击中了行业的七寸。因为一旦餐饮企业被要求必须标注“预制菜”字样,那就等于撕掉了最后一层遮羞布。到时候,哪些品牌是真功夫,哪些品牌是“开袋即食”,一清二楚。消费者可能会分层流向,一部分人愿意多花钱吃现炒,一部分人接受便宜快捷的预制。行业的蛋糕还是那么大,但“隐形暴利”就没了。
所以餐饮巨头们为什么紧张?因为透明化=利润大缩水。预制菜的最大秘密就是“成本极低,售价不变”。一份店里卖78块的红烧肉,可能后台是冷库里进的半成品,成本十几块。厨师热一下装盘,外加点葱花,你就心甘情愿掏钱。一旦行业被逼着公开,这种利润空间会被打光。
我们不妨看看国外的案例。在欧美,预制菜和现制菜本来就是两条赛道。很多快餐店就直接标注:“半成品加热餐”。消费者心里有数,吃的就是方便。但在中国,餐饮行业一直想“既要又要”:既要享受预制菜带来的高效率低成本,又要维持“现炒现做”的人设。结果就是,现在被罗永浩直接点破。
有人说罗永浩这是“蹭流量”,为了自己直播间卖货。不可否认,这里面肯定有流量因素。但你不得不承认,**他点的这个问题,比他任何一次创业都要击中社会痛点。**因为预制菜已经从餐饮扩展到家庭,很多地方政府甚至在推动“预制菜进校园”。这意味着,下一代孩子的营养可能也跟“袋装食品”绑在一起。
这时候,你再看看老罗的表态:“我的诉求不是打西贝,而是行业透明。”这话分量就不一样了。他相当于是拿自己当“炮筒”,替消费者把那句“我们想知道自己到底吃的是什么”喊了出来。
而且别忘了,老罗今晚还说要提到其他餐饮企业。这句话的杀伤力,比220万的官司都要大。**因为在行业里,没有几家是“干净”的。**不管是火锅巨头,还是小吃连锁,预制菜早已渗透。老罗要是直播里真点名,估计一晚上能掀翻半个餐饮圈。
这事让我想起了之前的“315晚会”。每年一到3月15日,很多大企业都如临大敌,生怕被点名。现在老罗直播,活脱脱成了“个人版315”。不同的是,他不用央视背书,光靠自己流量,就能让企业紧张。这说明消费者和公众其实早就积攒了怒气,就等有人戳破窗户纸。
当然,也有人替西贝喊冤:人家又不是唯一用预制菜的,凭什么被老罗盯上?说白了,就是因为西贝名气大,标杆效应强。就像海底捞出点事,比普通火锅店要严重一百倍。公众不是非要针对你,而是你越大,越该对得起信任。
无论哪种,**预制菜已经彻底走进了公众的聚光灯下。**这事不是能压下去的,因为它直击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我花钱,到底买的是真诚还是套路?
你能接受餐厅明明用预制菜,却告诉你是现炒吗?
如果菜单上明确写着“预制菜”,你会点吗?
你觉得罗永浩这是替消费者说话,还是在蹭流量?
餐饮行业可以继续玩文字游戏,但消费者的耐心快耗尽了。预制菜不是不能卖,但你得先学会把话说清楚。**否则,下一个被老罗点名的,可能就是你常去的那家网红餐厅。
来源:斌说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