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在80人业主群曝光丈夫身份证,辱骂“骗老人钱”!法院判决惊呆全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2 21:25 1

摘要:“骗老人家的钱!”——一条附带着身份证照片的指控,突然出现在80人的小区业主群。发布者不是别人,正是当事人的妻子。

“骗老人家的钱!”——一条附带着身份证照片的指控,突然出现在80人的小区业主群。发布者不是别人,正是当事人的妻子。

当群友好心提醒“这样不合适”,她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另建20人亲友群,二次传播丈夫的隐私和侮辱性言论。最终,丈夫一纸诉状将妻子告上法庭。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法院作出判决:要求妻子在涉事微信群内公开发布不少于200字的道歉信。

难道结了婚,就可以随意践踏对方的尊严吗?

案件回顾:从夫妻矛盾到“社会性死亡”

刘某与杨某本是一对普通夫妻,但因家庭财务、子女教育等问题积怨已久。2025年3月,妻子杨某为宣泄情绪,做出惊人举动:

- 在80人的“3栋业主群”公开丈夫身份证照片,配文“骗老人家的钱”;

- 新建20人亲友群,群内全是刘某的亲戚、同事,重复发布相同指控;

- 无视群友劝阻,持续扩大对刘某的负面描述。

丈夫刘某称,此举导致他在“亲友、同事、邻里间的社会评价大幅降低”,近乎“社会性死亡”。

法院判决:婚姻关系不是侵权“护身符”

法院审理认为,杨某的行为已构成对刘某名誉权、隐私权的双重侵犯,判决要求:

- 在80人业主群、20人亲友群发布道歉信;

- 内容诚恳,字数不少于200字;

- 驳回“朋友圈、抖音道歉”请求(因影响范围不匹配)。

特别强调:

> “婚姻关系不豁免侵权责任,人格权的保护不受身份关系限制。夫妻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隐私权。”

深度解析:婚姻中哪些行为可能违法?

此案背后,是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法律常识——婚姻不是法外之地。以下行为,即便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可能构成侵权甚至犯罪:

1. 公开隐私信息(如身份证、病历、私密照片) → 侵犯隐私权;

2. 散布不实言论(如“骗钱”“出轨”“家暴”) → 侵犯名誉权;

3. 长期贬低、辱骂、恐吓 → 可能构成精神虐待;

4. 经济控制或转移财产 → 侵犯财产权。

值得注意的是: 即使所言属实(如确实存在过错),公开曝光、扩大传播也可能需承担法律责任。维权应通过合法途径,而非“私刑报复”。

法律保护尊严,但拯救不了婚姻

这起案件的意义,远超“夫妻吵架”本身。它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

任何关系都不能剥夺一个人的基本人格权。

当爱情走到尽头,我们至少还可以选择——用法律守住底线,用理智保住体面。

来源:依波新闻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