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话是9月4日放出来的,时间点卡在九三阅兵之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质疑:真有这么夸张?可细看这几年中国军备的走向,那个“新”并不是某一两件装备的酷炫,而是整套思路的翻篇。
一位美国退役军事情报官员说了句很扎心的话:别盯着那一排排新武器的参数,真正该看的,是中国把武器研发带到了一个“新维度”。
这话是9月4日放出来的,时间点卡在九三阅兵之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质疑:真有这么夸张?可细看这几年中国军备的走向,那个“新”并不是某一两件装备的酷炫,而是整套思路的翻篇。
这套思路怎么形容更贴切?不再沿着别人走过的路去“追”,而是按未来战争的假设去“造”。源头想清楚,系统一体化,跨界融合,科研院所、军工企业、民用制造,连到训练用的数据与AI模型,全链路对接,形成闭环。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整片林子一起长。有人在评论区问,这玩意儿听着玄学,落地在哪儿?落地就一个词:全域。
很多人把时间线拉回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全球第一次真切地看见战争可以是“按图索骥”:隐身打击、巡航导弹、空中预警、数据共享。100个小时,伊军主力就被撕开。那场战争对世界军队都是当头棒喝。中国在那之后,预警机、精确制导、巡航导弹、远程打击、数据链,通通开始追赶。到了1996年,跨军种数据共享平台首次尝试。2004年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做出了第一代国产数据链。再到JIDS(三军联合信息分发系统)跑通,主战坦克、战机、驱逐舰能互通有无。2014年,DTS-03的数据链用上了自组织网络技术,这个方向上已经不输甚至超过LINK-16。
装备层面也不是“纸上系统”。歼-10、歼-15、歼-16、歼-20一条线拉开;海军从护卫舰、驱逐舰到055大驱,再到辽宁舰、山东舰;陆军主战坦克、步战车、自行炮……这些是地基。更关键的是,另一条线悄悄发芽:无人机成片出现,无人战车动了起来,AI从概念走到实操。作战从三军联合往全域全体系扩张,海陆空天电磁网络一个都不落。
美军并不是没意识到这条路。2016年它也提出了全域化作战的概念,2018到2019这套理念越来越清楚,还引入了JADC2。从2022年起,“闪电挑战”“数字世纪系列”反复演练,验证多域数据共享,Link-16、Link-22、TTNT、MADL都往里接。按理说,只要把末端装备接上,整套体系就能跑起来。
问题卡在哪儿?卡在“接不动”。美军的硬件普遍老,驱逐舰74艘,在役的里头超2/3是2000年前生产的。航母、两栖舰、船坞登陆舰一堆要翻新,雷达、电子战也得一起升级。造船业和维护产能已经顶满,保养排不上日程,能挑紧急的先弄就不错了。空军这边,F-22要大改,F-16、F-15、F/A-18EF还有一大批要升级。陆军的装甲车、坦克、火炮都一样。JADC2不是装个App,它需要所有节点“懂话、说话、快话”,硬件一老,速度就不过关。这工程量,真不比一场装备革命小。
再看无人化、智能化这个“末端”。俄乌冲突把消耗型无人装备的价值砸在台上,便宜、量大、能捣乱,关键时刻能扭转战场情势。美国起步早、技术强,可在低成本、大批量上,迟迟没找准节奏。副部长凯瑟琳·希格斯喊出的“复制者”计划,就是要上小型、低成本、智能无人机、无人舰艇、无人潜航器。这思路不差,落地却被军工体系“拖后腿”。巨头们习惯高价值、长周期,面对短平快、消耗型,价格就上不去,周期还拉长。像CCA这类协同作战无人机,原本目标价是有人机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结果价格摸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买方一看账本,犹豫就来了。
反过来,东边这片工地,机器声轰隆作响。2010年中国驱逐舰还在25艘左右,十五年过去到了58艘上下,一半多是新舰。装备更新快,新装备出厂就可接入全域数据链。老装备要升级,节奏也快,往往一两年搞定。造船、电子、材料、软件产业链的覆盖面很关键,不是某一环超强,而是全链能跟上,这才是缩短“从构想到上舰”时间的要诀。
九三阅兵。外界盯住的不是一两件“大而美”,而是组合里出现的那些“互补”:坦克上有四面阵相控阵雷达,地面有忠诚僚车、反无人激光、移动无人防空,无人艇在海上,水下有无人潜航器,地面有机器狗机器狼,天空有无人僚机、无人制空。更刺眼的一点在于,展示出来的是“已经能打”的状态,不是纸上蓝图。对比过去几年美军忠诚僚机还在验证阶段,型号里都挂着Y字头,那种落差,让人不舒服。
怎么突然就这么快了?像是火山口轰然开裂。真不突然。朝鲜战争过后,重工业地基开始打。1953年起,一步步的五年规划压上煤钢油电机化工,交通、国防工业、人才培养一点点搭。几十年里,863、97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再到中国制造2025、科技创新2030,多条赛道立项,目标拆解,路径清晰。国际环境的窗口期也出现过,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调整,产业外移带来机遇,国内改革打开闸门。联合国ISIC全门类全覆盖,41个门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都有布局,这是“我有料”的硬实力。最难的集成电路也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产能,虽然在高端上还有路要走,但“能造”“能交付”是另一层意义。
这波趋势也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全球军备竞速会不会加剧?美国在理念上起步早,文档、流程、架构一点不差,可要把几代装备统一到一个语法下说话,碰到的不是技术,而是时间和钱。中国的打法更像“新城新区”——直接按新规范起楼,电力、网络、管廊全部预埋,竣工当天就能接人。老城改造很难,推不倒,线还乱,这差距短期内不容易抹平。
来源:杭州发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