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6日傍晚,一场品酒盛会在中庚聚龙酒店正式启幕,逾百位文化界人士、城市精英及年轻消费者齐聚一堂,以酒为媒介,探索传统酿造技艺与海派生活美学的当代共鸣。
9月6日傍晚,一场品酒盛会在中庚聚龙酒店正式启幕,逾百位文化界人士、城市精英及年轻消费者齐聚一堂,以酒为媒介,探索传统酿造技艺与海派生活美学的当代共鸣。
从味觉体验到文化品鉴
品鉴区内灯光柔和,习酒国家级品酒师手持酒杯,逐步引导嘉宾领略白酒品鉴之道:“从观色、闻香到品味,每一重层次都是时间沉淀的味觉语言。”现场嘉宾凝神聆听、轻摇杯身,一位金融从业者分享感受:“以往饮酒追求畅快,如今才体会到每一口酒中的深远意境。
现场,众多年轻参与者表现出高度热情。00后设计师张晓(化名)在比对不同年份酒样后表示:“白酒风味之丰富远超想象,八年基酒的陈香深沉如檀,余韵悠长。”
一席自由勾调美学创作
活动现场陈列三年、八年及十五年等不同年份基酒,供来宾调配个人专属风味。退休教师李婉如(化名)与女儿共同尝试配比:“以十五年酒为基调,三年酒提亮口感,仿佛调一瓶可饮的东方香水。”“勾调本质是生活态度的外化。”有民俗学者点评:“勾调如生活,重在平衡与个性。正如海派文化博采众长,上海人擅融各方精髓。”一位律师将自己调制的酒液封装进瓶中,计划作为中秋家宴的特殊礼物。
一次声光酒的三维叙事
现场音乐巧妙融合古筝的悠远遇上小提琴的深情,一曲《美丽的神话》悄然诉说“融合”的智慧,恰如上海以海纳百川之姿,涵纳古今、对话世界。为品酒场景注入流动的艺术氛围。宾客举杯聆听,乐声与酒香交融,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新海派风情画面。
一场数字时代的温度对话
活动尾声,来自贵州赤水河畔一线匠人的亲笔信件,成为整场最触动心弦的环节。一封封手书无声传递着跨越山水的匠人执着,笔墨之间尽是对工艺的敬畏与时光的坚守,引得现场宾客纷纷注目凝读,悄然完成了一场与匠心的深度对话。
外籍嘉宾James Wilson在翻译协助下理解了信件内容后,特意收藏了这封信。他感慨道:“这比任何美食指南都更深刻地诠释了‘风土’的内涵——中国匠人是用岁月在写就一部味觉的史诗。”
一次城市之间的文化回响
作为“习酒·品酒师”全国文化巡礼的重要一站,上海以其开放包容、融汇创新的城市气质,为传统酒文化注入了当代美学内涵。贵州习酒代表在活动现场表示:“我们从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中汲取灵感,持续探索传统匠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优雅契合。”未来,习酒还将在更多城市展开对话,推动中国白酒文化走进现代生活、联结更多人群。
来源:经济新闻周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