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硬刚”罗永浩:餐饮业的高标准,不该被口水战淹没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2 22:10 1

摘要:一边是深耕餐饮37年、以“好吃”和“干净”为信仰的西贝及其“心直口快”的创始人贾国龙;另一边是深谙流量之道、永远站在话题中心的网红创业者罗永浩。

这几天,餐饮行业和社交媒体的商业圈炸开了一锅热油:老罗和西贝干上了!

一边是深耕餐饮37年、以“好吃”和“干净”为信仰的西贝及其“心直口快”的创始人贾国龙;另一边是深谙流量之道、永远站在话题中心的网红创业者罗永浩。

双方因“预制菜”与“价格贵”的争论骤然交锋,迅速刷爆了朋友圈并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事件的导火索,罗永浩餐后中在微博上点评了西贝的菜品,其核心观点直指两个敏感点:一是西贝使用了预制菜,二是西贝的价格与价值不符。

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回应堪称“教科书式”硬刚:不仅坚决否认使用预制菜,更是主动公开了13道菜的详细SOP,并宣布开放全国370家门店的后厨,接受全民检验。

同时,为了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值不值」,西贝宣布将从明天起,在全国所有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贾国龙澄清,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套餐,而是罗永浩点过的菜品列表,消费者可以任意点选。

西贝为此提供了两大承诺: 「不好吃,不要钱」,顾客可以随时退单;欢迎顾客随时进入后厨,参观任何一道菜的制作全过程。

作为关注餐饮行业的媒体人,这场争论表面上是一场企业与网红意见领袖的“口水战”,但其背后,实则是一场关于中餐现代化标准、消费者认知错位与行业价值的深层较量。

01

争论不在同一维度:

行业标准与消费感知的断裂

首先必须厘清一个关键点:这场争论中,双方关注的焦点根本不在同一个范畴。

罗永浩及部分消费者质疑的核心是“预制菜”和“价格贵”。然而,大众语境下的“预制菜”概念极为宽泛且模糊,从料理包、速冻产品到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半成品,都被笼统地归入其中,并常常被贴上“不新鲜”、“工业化”、“低端”的负面标签。

而西贝和贾国龙回应的,则是一个餐饮品牌对自身产品品质与管理体系的自证与自信。

西贝所强调的“没有使用预制菜”,指的是其菜品并非由外部采购的标准化料理包简单加热而成,而是依托于自身建立的现代化供应链及中央厨房系统,对优质食材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再在门店后厨完成关键的烹饪环节。

这种模式与大众理解的“预制菜”有本质区别,它恰恰代表了中餐连锁化、标准化进程中最高水平的现代化品控管理体系。

9月12日,胖东来CEO于东来社交媒体发文表示:“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面对网友质疑,于东来在评论区回复称:“因为正义!因为做一个不错的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团队付出的心血太不容易了!可建议、可以理解、可以促使企业改进完善、但不能让企业家灰了心!”

这种对话维度上的错位,深刻地揭示了当前餐饮行业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行业内部奋力构建的高标准、高投入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与消费者端简单化的“预制菜=劣质”、“价格贵=坑人”的认知之间,存在一道巨大的鸿沟。

02

B端的喝彩与C端的隐忧:

西贝可能“赢了战局,输了市场”吗?

贾国龙此次的回应,在餐饮行业B端获得了几乎一边倒的支持与喝彩。

公开核心菜品的SOP,开放全国所有门店的后厨,这需要何等的底气与自信?

西贝的后厨及产品管理体系,其cleanliness(洁净度)、效率与标准化流程,确实可以代表中式正餐的顶尖水平。

这一系列动作,无异于给行业上了一堂“如何做好现代化中餐”的公开课,为整个行业树立了透明化、标准化的标杆,甚至很多消费者表示根据SOP都可以自己炒菜了。

西贝示范了如何通过系统性的管理,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尽力守住品质的底线。

然而,商业的最终裁判权掌握在C端消费者手中。

即便西贝在事实层面完美自证,即便其在法律上“赢了”这一局,但一个潜在的巨大风险是:这场声势浩大的争论,可能又一次在广大普通消费者心中强化了“西贝=贵”以及“西贝可能与预制菜有关”的负面心智。

餐饮消费的本质是感性的、体验式的。很多消费者并不关心背后的SOP、供应链和食安管控体系,他们更关心直观的体验:好吃吗?值这个价吗?

当“预制菜”和“价格”的质疑被大规模讨论,无论真相如何,都可能形成一种刻板印象。

这正是最让人担忧的地方:西贝赢得了道理,却可能输掉部分消费者的心和市场。

03

流量游戏与商业本质:

罗永浩的“翻红”与西贝的“求真”

复盘此事,无法回避罗永浩的角色和其心可诛的目的。

作为一位深谙公众情绪和传播规律的“流量高手”,罗永浩的势能需要不断的话题来维系和加热。

而点评西贝这一知名品牌“价格贵”和“预制菜”,在经济下行期是一个安全且极易引发共鸣的操作,能迅速收割一波流量。

罗永浩成功地将自己再次置于舆论漩涡的中心,并扮演了“为民发声”的角色。

也有人指出,此举或有为他自己旗下方便面速食业务引流的嫌疑,今晚(9月12日)就按捺不住安排了直播,如果真有这个环节其心可诛。

而西贝和贾国龙的回应,则呈现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商业逻辑——一种近乎“笨拙”的求真。

面对质疑,贾国龙没有选择圆滑的公关话术,而是选择了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开门见山,用事实说话。

这种“西北真汉子”的性格底色,这种“不计较个人和企业得失,义愤填膺为真心做产品的餐饮人发声”的姿态,恰恰彰显了一个坚守37年的餐饮“老兵”对产品的执着和对行业的担当。

这两种逻辑的碰撞,是当下商业世界的缩影:

一边是流量至上的注意力经济,追求的是快速的声量与转化;

另一边是产品为王的长期主义,信奉的是品质、透明与信任。

孰是孰非,短期内难见分晓,但长远来看,商业的根基永远在于后者。

04

公关战的升维:

跳出预制菜陷阱,重塑价值对话

对于西贝而言,接下来的公关战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话题的“升维”。

绝不能将自己拖入“我是不是预制菜”的泥潭中进行辩解,因为这是一个概念模糊且情绪化的战场。

西贝需要做的,而且已经开始做的,是将对话的焦点从“预制菜”转向“高标准”。不仅仅是公开SOP和后厨,更要持续地、大声地告诉消费者:

我们为何而贵?强调对顶级食材的偏执:有机莜面、自然熟透才采摘的番茄、高品质的牛肉……这些看不见的成本,才是菜品价格背后的支撑。

我们为何而做?凸显其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最高标准的食品安全管控。这些投入巨大的举措,不是面子工程,而是“默默守护餐桌安全”的真心,是对顾客健康的负责。

我们为何而争?将贾国龙个人的“义愤”,升华为为整个认真做产品的餐饮行业正名的一场宣战。塑造一个行业领袖为行业尊严而战的形象,引发更广泛的情感共鸣。

核心信息必须聚焦于:“好东西,价格自然不便宜”和对餐饮高品质的坚守。这是一次教育市场、重塑品牌价值认知的绝佳机会。

结语:“傻子”的格局与行业领袖的担当

有行业老师说,最好的公关战是把战火烧到别人家,而不是在自家开战,就公关本身没错,但是这不是西贝和贾国龙一贯的性格。

在精明人扎堆的商业世界,贾国龙这种“开门见山”、“掏心掏肺”的回应方式,显得不明智甚至有些“傻气”。

他不计较一时得失,选择了最难、最重的方式去回应,只是为了争一个“理”字。

但正是这种“傻子”般的坚持,这种对产品求真、对行业热忱的“真”,恰恰构成了一个行业领袖最宝贵的格局。

这场风波,无论最终市场反响如何,西贝和贾国龙已经向行业和公众展示了何为一家现代化餐饮企业的底气与自信,何为一份对消费者负责的诚意。

这场争论,不应该只是一场热闹的流量狂欢。它更应该成为一个契机,促使行业思考如何更好地与消费者沟通现代化中餐的价值,也促使消费者更理性地认知美食背后复杂的成本与品质逻辑。

西贝的“后厨”,既然已经打开,就不应再关上。这份难得的透明与真诚,值得被市场温柔以待。

因为守护这份“真”的,最终受益的,将是每一位追求安全、美味食物的普通人。

来源:餐饮O2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