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2日讯苏女士的女儿小丽(化名)今年上了高二后,突然变得沉迷手机、极度厌学,大半年前,她竟然告诉苏女士,她不想读书了。起初听见这句话,苏女士难以置信,强压着怒火,试图讲道理说服女儿,可孩子一句都听不进去,甚至还骂妈妈迂腐、是榆木脑袋,觉得读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2日讯苏女士的女儿小丽(化名)今年上了高二后,突然变得沉迷手机、极度厌学,大半年前,她竟然告诉苏女士,她不想读书了。起初听见这句话,苏女士难以置信,强压着怒火,试图讲道理说服女儿,可孩子一句都听不进去,甚至还骂妈妈迂腐、是榆木脑袋,觉得读书无用,想去直播做网红。讲道理行不通,苏女士直接上了硬手段,强行把孩子送去了学校。但小丽回学校没几天就大闹,让妈妈给她办理休学。
图片与本文无关
对此,纽扣家庭教育指导师帮助苏女士看清了女儿出问题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网络时代的价值观迷失。当今时代的手机和互联网改变了太多东西,让孩子看到的世界更大、知道的事情更多,女儿还正是价值观没定型的时候,思考能力也很有限,很容易被身边的人影响,也会被千里之外的同龄人左右,陷在虚无的世界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越跟青春期的孩子讲道理,孩子越听不进去,反而越叛逆。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经说过:孩子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世界。针对以上问题,家庭教育指导师给予苏女士以下建议:
1、在家里,父母不要做裁判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这句话不是抬高孩子,而是在提醒我们:孩子的情感世界,藏着最纯粹的智慧。当我们总用成人的思维去评判、纠正、讲道理时,或许早已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家不是辩论赛的赛场,父母也不必做永远正确的裁判。
2、真正的沟通是给予对方共鸣
孩子不是不明白道理,只是不喜欢被道理压着。真正的沟通也从来不是讲道理,而是从情感上给予对方共鸣。在孩子眼里,道理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就像武志红说的:“看见,就是爱。”看见孩子的向往,比讲一百句“上学重要”都管用。孩子因为成绩下滑情绪沮丧,苏女士没有讲“学习多重要”的大道理,而是陪孩子吃甜品、看漫画,等孩子情绪平复后才说:“妈妈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我们慢慢来。”正是这份接纳,孩子重新找回了自信,成绩也逐步提升。
放下对是非对错的执着,先看见孩子眼里的委屈、心里的不安,用拥抱代替指责,用倾听代替说教。让感情先行,把“人”放在“事”之前,你的每一份理解,都会在孩子那里得到超乎想象的回报,孩子才能听得进去道理。
(本文系真实案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闪电新闻记者 郝彬洁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