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醒突发偏瘫,能否静脉溶栓?——揭秘“醒后卒中”的破局之道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2 22:21 1

摘要:清晨7点,张先生醒来想抬手关闹钟,右臂却像灌了铅般瘫软;呼唤妻子时,舌头像打了结般含糊不清。妻子瞬间警醒:这是中风!可当她默念“中风120”口诀时,冷汗涔涔而下:症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啊?是刚刚发生还是半夜就已出现? 传统溶栓的“黄金4.5小时”如紧箍咒般勒紧希

晨光刺破窗帘,58岁的张先生却坠入噩梦——

清晨7点,张先生醒来想抬手关闹钟,右臂却像灌了铅般瘫软;呼唤妻子时,舌头像打了结般含糊不清。妻子瞬间警醒:这是中风!可当她默念“中风120”口诀时,冷汗涔涔而下:症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啊?是刚刚发生还是半夜就已出现? 传统溶栓的“黄金4.5小时”如紧箍咒般勒紧希望:若发病超时,丈夫已经失去静脉溶栓的机会,可能将永久残疾!

大脑在沉睡中悄然梗塞,醒来时发现已超过溶栓时间窗!这就是“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常因“时间谜团”被拒于救治门外!

为何“醒后卒中”是难题?

1.时间谜题:患者从“最后正常时间”(入睡)到“症状发现时间”(醒来)存在数小时黑洞,无法锁定发病起点;

2.传统枷锁:经典溶栓方案要求精确发病时间(最后看起来正常的时间)——静脉溶栓≤4.5小时,动脉取栓≤6小时(《中国卒中指南2023》);

3.残酷现实:近半数患者因“超时”被拒溶栓,错失康复良机(《中国卒中报告》2020年数据)。

“组织窗”破局:患者不再受困发病“时间窗”,聚焦脑组织是否值得拯救!

1.革命性转变: 影像技术化身“时间侦探”:破解黑夜谜案!"时间窗"理念转变为"组织窗",即虽然超过了溶栓时间窗,但仍可通过影像学手段甄别出可以从溶栓治疗中获益的患者。

2.关键证据链

(1)WAKE-UP研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

▸MRI破案绝招:DWI(高信号)与FLAIR(无改变)不匹配

▸医学意义:提示脑梗死发生在

▸救治效果:符合此标准者使用阿替普酶溶栓,良好预后比例53%

(2)EXTEND研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9):

▸CT/MR灌注成像:精准标记“濒死脑组织”(缺血半暗带)

▸突破性窗口:如果存在可挽救脑组织,发病9小时内仍可安全溶栓

3.生死竞速:家庭与医生的“黄金1小时协作战”

(1)家庭端:抓住4个救命信号(FAST+W口诀升级版)

▸FAST+W口诀(新增Wake-up提醒):

F(Face脸歪) A(Arm手臂垂) S(Speech语不清) T(Time记时间)

▸立即拨打120!并喊出关键句:

“患者醒后发现症状,可能是醒后卒中!请求优先影像检查!”

(2)医疗端:根据病情及相关指南完善影像检查

▸磁共振:DWI高信号+FLAIR无改变 ≈ 发病

▸强化CT:CT灌注评估缺血半暗带(需尽快转诊卒中中心)

▸精准影像评估:能让更多‘超时’患者抓住生机

4.家庭/社区医师行动清单

(1)立即做

✓ 启动FAST+W评估

✓ 拨打120时明确说“醒后卒中,需影像评估”

✓ 记录最后正常时间(睡前状态)

(2)绝对禁止

× 因“超时”拒绝转诊

× 等待患者自行缓解

× 紧急降压(除非极高危,否则优先维持脑灌注)

(3)关键认知革新:

▸社区医生:不再因“超时”放弃转诊!只要FAST+W阳性→立即送能进行超时间窗救治能力的医院。

▸家属:拨打120时声明“醒后卒中”,医院提前做好准备,经卒中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完善影像评估。

参考文献

1.Thomalla G, et al. MRI-Guided Thrombolysis for Stroke with Unknown Onset (NEJM 2018)

2.Ma H, et al. Thrombolysis Guided by Perfusion Imaging up to 9 Hours after Stroke (NEJM 2019)

3.《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

作者: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韩国胜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