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晚会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核心思想融入每一段旋律、每一个场景、每一次情感共鸣,是一部兼具思想深度、艺术精度和观赏温度的精品力作,让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晚会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核心思想融入每一段旋律、每一个场景、每一次情感共鸣,是一部兼具思想深度、艺术精度和观赏温度的精品力作,让观众在视听震撼中重温历史,在精神洗礼中凝聚力量。
文艺作用的时代体现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的论述,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文艺发展的道路。这一思想指引着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创作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原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等一大批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作品,为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举办纪念活动,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体现了“文化的军队”在新时代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一是晚会规模宏大,参与广泛,集结了众多专业力量。有中央歌剧舞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央芭蕾舞团、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20余家专业团体和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66322、66343部队等参演,有中央交响乐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等20余家单位参与制作,还有30余家保障单位全力支持,以及数千名工作人员为这场纪念活动辛勤付出。二是晚会以年轻文艺工作者担纲主力,是“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的一次检阅。三是晚会中《松花江上》《游击队歌》等熟悉的旋律响起,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这些经典歌曲曾是当年“文化的军队”的有力武器,它们以激昂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鼓舞着广大军民的抗日斗志。如今,它们在晚会的舞台上被再次唱响,如同号角,激励着我们为了正义和民族解放而奋勇前行。
艺术形式的创新表达
晚会最大的亮点,是内容形式的创新和创造。晚会突破传统编年体叙事逻辑,采用诗篇体历史叙事与回响式戏剧结构,运用多时空同构、跨时空对话、不同时空重组等空间叙事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叙事维度。例如,节目中杨靖宇与靖宇大街向光而行的少年、哥哥与南京幸存的妹妹一家等跨越时空的对话,巧妙地串联起历史的脉络,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在内容上,晚会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按照危亡觉醒、核心引领、奋战抗争、胜利曙光、正义传承的历史逻辑划分篇章,形成完整的叙事内容。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率先扛起抗日旗帜,积极倡导、建立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传递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坚定信念,以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的真理。开场音诗画《山河铭记》以“1945年胜利”为核心,点明“14年浴血奋战”的核心背景。第一场《怒吼吧,黄河》以1931年为起点,通过《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节目重现抗战初期的觉醒与抗争;第二场《红星照耀中国》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延安!延安!》《窑洞与战壕》展现党的领导与革命根据地的力量;第三场《不可战胜的力量》彰显了全民族抗战的凝聚力,《遍地烽火》《血战到底》刻画了军民并肩作战的壮烈;第四场《共同的黎明》聚焦“胜利曙光与英雄礼赞”,《乘风》《无名者勋章》传递胜利的希望与对平凡英雄的致敬;第五场《正义永恒》衔接历史与当下,《如你所愿》《守护正义》将抗战精神与新时代使命结合。尾声《命运与共》跳出历史视角,立足“人类反法西斯共同体”,呼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意义,表达了全人类对和平的永恒向往。晚会还突出了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与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紧密联系,让观众对这段历史有了更为全面、深刻且具高度的认识和了解。
在形式上,以历史脉络为轴,多元融合,层层递进诠释主题。晚会用开场、中间五场18个节目、尾声串联起了14年抗战史诗。通过情境表演、情境戏剧、情境演唱、情境对话、歌曲、舞蹈、朗诵与合唱等艺术形式,将历史时空、艺术时空、情感时空交织融合,让观众沉浸式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情境+”模式贯穿始终。如情境表演《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松花江上”用戏剧化场景还原历史瞬间;情境歌舞《血染的白桦林》以歌舞结合剧情展现抗战中的悲壮与坚守;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通过角色演绎让部队番号背后的故事更具感染力,正如剧中刘老庄的大娘所说“莫欺我中华无肝胆,母亲膝下百万兵”,激励当代人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视听震撼的情感共鸣
晚会利用现代科技,巧妙地将虚拟与实景相结合,舞台形象与历史影像相融合,为观众打开了全新的视觉空间。《在太行山上》的激昂歌声中,历史影像纷纷呈现,血与火的色彩象征着烽火铁骑,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抗日战场,与先辈们一同经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此外,晚会还充分发挥音乐、舞蹈、情境戏剧等多元舞台艺术形式的抒情特长,如《殇》《血战到底》《乘风》等舞蹈节目,以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直观呈现战场上的血肉拼搏以及英雄们的冲锋陷阵,让观众与历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了“团结自己、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文化军队的力量。
晚会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其优异的收视率上。据统计,晚会直播全媒体渠道用户总触达28.09亿次,海外社交平台相关报道阅读播放量超5000万次。这一数据充分表明晚会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观众的高度关注和喜爱,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广泛而深远。晚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捍卫和平与主权的坚强决心,三军仪仗队的震撼亮相,以庄严的仪式感诠释了“正义必胜”,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中国的正义之声。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礼赞正义,是为了守护和平的未来。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不仅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隆重纪念,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集中淬炼。它让我们明白,80年前,先烈们用血肉铸就了“正义必胜”的历史;80年后,我们需以文艺为笔、以实干为墨,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接续这份精神薪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正义的光芒永远照亮前行的道路。
来源:晋说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