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2日讯九月的枣庄峄城,冠世榴园里的石榴树不仅结出了饱满的果实,更在当地人的巧思与手艺中,完成了一场场 “价值焕新”—— 老石榴树的 “疤” 成了根雕的艺术底色,小小的盆景苗卖出了十倍差价,一颗石榴从 “自然产物” 变身 “文创主角”,点亮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2日讯九月的枣庄峄城,冠世榴园里的石榴树不仅结出了饱满的果实,更在当地人的巧思与手艺中,完成了一场场 “价值焕新”—— 老石榴树的 “疤” 成了根雕的艺术底色,小小的盆景苗卖出了十倍差价,一颗石榴从 “自然产物” 变身 “文创主角”,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文创赛道。
在枣庄峄城区榴园镇王府山村,石榴木根艺馆的馆主孙延森正拿着一件刚完工的根雕笔筒,向访客展示纹理:“您看这纹路,像不像崖柏的风化感?这可是咱峄城石榴树独有的‘宝贝’!”他解释,峄城冬季寒冷,石榴树为抗寒长出厚实树皮,形成密集的树疤与清晰的风化纹理,“外地石榴树多是光皮,像桃树一样光滑,哪有这种天然的艺术感?”正是这份独特,让他的根雕在市场上格外受欢迎,孙延森用精巧的手艺让淘汰的老石榴树桩“朽木生花”,正是这份独特让他的根雕在市场上格外受欢迎,全国各地的客户批量拿货,枣庄青檀寺景区门市和石榴交易市场的线下展厅更是常年热销 。
同样把石榴 “玩出花样” 的,还有石榴园里的盆景。在峄城区万景园盆景园内,峄城区石榴盆景协会会长张忠涛在盆景基地接受采访时介绍:“观赏价值较好的品种,我们会通过嫁接手段,把它们嫁接到长势优良的大石榴树上,经过精心培育后,价值能翻到 5-10 倍。就拿‘紫玉宫灯’来说,原本普通的苗木,嫁接培育后身价大幅提升,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在盛景园石榴小微盆景生产基地内,错落排布的培育架上,数千盆石榴小微盆景姿态各异,巴掌大的紫砂盆、素陶盆里,蕴藏着满溢的生机与巧思。“观赏石榴讲究“多果精致”,追求 “又大又多” 不现实,“物以稀为贵,这些经过培育的特色品种就是核心竞争力。”负责人马超通过与花卉基地、带货达人合作,年销盆景 5000 余盆,销售额超 80 万元,让 “指尖盆景” 成为更多农户的增收利器。
当地人慧眼识 “宝”,让可能被丢弃的石榴树桩蜕变为身价倍增的根雕珍品;又在纤纤小苗间深耕巧思,通过嫁接培育、造型设计,将普通石榴苗打造成兼具观赏与收藏价值的盆景。在方寸之间,开辟出一条独具峄城特色的产业升级之路。
闪电新闻记者 刘芮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