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2日讯邹城,这座沉淀着千年儒学文脉的古城,藏着太多被时光浸润的手艺。在程广涛的工作室里,一块块原本粗糙的牛皮,正经历着一场跨越百年的蜕变。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2日讯邹城,这座沉淀着千年儒学文脉的古城,藏着太多被时光浸润的手艺。在程广涛的工作室里,一块块原本粗糙的牛皮,正经历着一场跨越百年的蜕变。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雕的第三代传承人,他手中的刻刀,既刻着老手艺的温度,也雕着新时代的韵律。程广涛在采访中说道:“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鲜明的特色,传统非遗也是这样,你和社会脱节了,你的东西就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程广涛与皮雕的缘分,始于童年时祖父案头那套锃亮的雕刀。“爷爷总说,好的皮雕能保存百年,就像能把故事刻进时光里。”皮雕工艺是在牛皮上进行的一种雕刻艺术,通常是以山水花鸟人物画像图腾纹饰为素材元素,利用皮革本身湿水可以延展的特性,用皮雕工具在皮革上进行雕刻,在皮革表层上雕刻出不同的层次以表达不同的艺术效果。
程广涛的女儿也对记者说:“年轻人不爱看老纹样,不是纹样不好,而是少了他们熟悉的语境。所以,我们针对这个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我们将邹城优秀传统文化和皮雕技艺以及新兴材料相结合起来,推出了一系列的挂件、车饰、摆件,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年轻人的的喜爱和热捧。”
从选皮、鞣制到绘图、雕刻,再到染色、定型,一套传统皮雕作品需历经近百道工序。程广涛坚守着“慢工出细活” 的古训,一块普通牛皮在他手中要经过一个月的雕琢,才能蜕变为承载文化记忆的艺术品。
现阶段非遗保护已从 “抢救性保护” 进入 “科学保护” 的新阶段,需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和文化发展规律,科学地管理和传承非遗,使其根脉相续、永葆活力。
—— 冯骥才
时代的滚滚洪流是任何人和任何行业不能阻挡的,这亦是非遗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程广涛明白闭门造车是不能更好地传承和提升技艺的,为此他曾多次到内蒙古呼和浩特、江苏徐州等地交流学习,这使得他的皮雕技艺有了极大的提高,并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2 年作品《冰墩墩》荣登 “学习强国” 平台;
2023 年作品《清莲》被济宁市纪委文化馆永久收藏;
2023 年 12 月作品《金玉满堂》荣获第八届 “山东手造、优选 100” 入围奖;
2024 年 4 月 7 日济宁电视台 “更济宁” 栏目对其进行了专访;
2024 年 5 月作品《皮雕・寿桃》荣获 2024 年度全国桃木创意大赛优秀奖;
2024 年 6 月作品《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荣获济宁市首届全民安全宣传教育创意大赛非遗文创类三等奖。
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保勇表示:“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激发活力,非遗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老皮承文脉,新韵续华章。程氏皮雕的破圈之路,是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的温柔相拥。当老手艺接上时代地气,当传统纹样刻进现代生活,非遗的生命力,便在这 “老皮新韵” 中绵延不绝。
闪电新闻记者 杨晓旭 通讯员 朱磊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