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履职以来,他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劲头,让后陈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到舒适整洁模范村的华丽蜕变。在他的带领下,后陈村先后荣获“河北省级美丽乡村”“河北省‘双富’行动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农业产业典型示范村”“农业农村特色产业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榜样的力量——王兴进
自履职以来,他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劲头,让后陈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到舒适整洁模范村的华丽蜕变。在他的带领下,后陈村先后荣获“河北省级美丽乡村”“河北省‘双富’行动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农业产业典型示范村”“农业农村特色产业示范村”等多项荣誉,个人也被评为“县‘五有’书记”“优秀村支部书记”,用实绩践行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承诺。
以党建为笔,做筑牢堡垒的“领头雁”
王兴进同志始终将党组织建设作为“头号工程”,同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宗教事务管理,亲手把村党支部打造成民族团结的“主心骨”。
(一)亲抓组织建设。任职9年来,他坚持带头讲党课,组织主题党日活动,累计授课100余堂,内容涵盖党的民族政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多个方面,笔记达八万字,确保上级精神在村里落地。同时,他主导利用村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常态化宣传民族团结典型,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首创调解机制。结合村里实际情况,他牵头成立由村“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矛盾调解小组,每月带队走访全村村民,9年来亲自调解矛盾纠纷等问题10余起,化解率100%,实现“零群体性事件”,有效维护了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他还推动将“民族团结”写入村规民约,每年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带头举办国学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带头志愿服务。他率先垂范参与关爱孤寡老人、清理村庄环境等志愿活动,带动党员主动亮身份、做实事。面对村民诉求,他坚持“当场回应、3天反馈”,推动村“两委”作风转变,个人牵头解决的村民难题达百余件,让村“两委”公信力大幅提升。
以民生为要,做改善环境的“实干家”
王兴进同志始终把村民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并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需求,亲自规划、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一)破解出行难题。他实地勘察后,推动完成村“两室”建设,亲自对接相关部门争取资金,用40余万元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为民族大街铺设面包砖,实现村内道路全硬化,还修缮小桥、修筑边沟解决积水问题,村民出行难题彻底解决。
(二)完善生活保障。针对村民用水不稳问题,他牵头铺设自来水管道、安装智能水表;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他推动建设文化广场并配备健身器材;为保障夜间出行安全,他协调安装照明路灯,让村民生活更便利舒心。
(三)心系特殊群体。他主动提议建设老年幸福院,让村里老人有了活动休憩的地方;为改善人居环境,他带头落实垃圾收集处理机制,推动农村环境改造、道路绿化美化和厕污治理,让村庄从“脏乱差”变成“整洁美”。
以产业为基,做带动增收的“引路人”
王兴进同志创新推行“125”产业模式,以“合作代养”机制为核心,带领村庄蜕变为增收示范村,有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
(一)找准产业方向。他深入调研后,锁定村“爱民养殖合作社”,依托其资源选定奶公牛育肥项目,多次跑县农业农村局争取到589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建成占地30亩的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包含2栋标准化牛舍及饲料车间、青储池等配套设施,投产后肉牛存栏可达600头,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合作模式。为让更多人共享红利,推动合作社推出“合作代养”项目。由周边脱贫村和脱贫户购买牛犊,委托合作社专业团队代养,有效解决农户技术短板,降低养殖风险。这一模式迅速得到响应,扩大了产业覆盖面,让更多脱贫群体融入产业链。
(三)保障稳定收益。他主导制定“五五分成”利润分配规则:代养牛犊单独记账,扣除成本后利润“五五分成”。同时,合作社承诺为脱贫村和脱贫户提供10%的投资保底收益,确保其稳定回报。这一机制既激发农户的参与热情,又支撑合作社的持续运营,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王兴进同志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理念深植乡村治理全过程,让民族团结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让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他用实干诠释了基层党员干部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忠诚,是新时代基层治理与民族工作深度融合的典范,值得我们广泛学习推广。
推荐单位:小营乡
来源: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