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汇聚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创新的戏曲盛宴——2025年“黄河入海 吕韵乡情”戏曲展演活动,于5-10月在市吕剧博物馆精彩呈现。这一展演活动,由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东营市文化活动中心承办,旨在深入实施“吕剧振兴工程”,发挥吕剧博物馆的宣传职能,促进吕剧艺术繁
东营市融媒体中心 视听文创中心出品
以宽博的君子胸怀,
以从容的儒雅之风,
万里黄河在东营奔流入海。
兵圣孙武在这里诞生,
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这里践行。
《风雅颂·东营》,伴你领略大美东营……2025年7月25日吕剧博物馆上演传统吕剧《小姑贤》和新创剧目《牛老汉落选》
一场汇聚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创新的戏曲盛宴——2025年“黄河入海 吕韵乡情”戏曲展演活动,于5-10月在市吕剧博物馆精彩呈现。这一展演活动,由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东营市文化活动中心承办,旨在深入实施“吕剧振兴工程”,发挥吕剧博物馆的宣传职能,促进吕剧艺术繁荣发展。本次展演活动不仅有省吕剧院带来的传统经典剧目,还有我市专业院团带来的新创剧目、社会文艺团体的戏曲综合专场等。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优美的唱腔,带市民领略吕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现吕剧文化在东营的深厚根基与蓬勃活力。
吕剧作为山东传统戏曲剧种,近年来在传承与创新中呈现新活力。一方面,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的创新剧目相继推出,丰富了舞台表现;另一方面,吕剧走向年轻一代,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同时,吕剧通过文化交流等形式走出国门,成为对外展示中国地方戏曲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守正创新中拓展着传播空间。
吕剧,这朵戏剧之花
自东营的泥土中破土绽放
纯朴的语言诉说着生活的点滴
厚重的唱腔似清泉般淌过人心
编织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记录着世间百态
百年溯源:从"驴戏"到省粹
吕剧又称化妆扬琴、琴戏,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吕剧起源于东营市牛庄镇,由琴书演变而来。1900年前后,老艺人时殿元曾以纸糊毛驴,化装演唱《王小赶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人们便把它称为驴戏。后经文人的推敲音译成了“吕戏”。此后,吕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其曲调优美悦耳,音韵婉转;用词造句俚言俗语,自然流畅、朴实风趣,深受人民喜爱。
剧情里的坎坷
是奠基者踩出的路
唱腔里的婉转
是吕剧最初的呼吸
走进剧院
听见百年前的余音
触摸在传承中求新的滚烫
灯光落时,余韵仍在剧场流转
那是吕剧源头的芬芳
也是艺术生生不息的回响
破茧新生:现代戏的华彩乐章
2024年7月1日,新编原创现代红色吕剧《红枣树下》在东营区吕剧艺术中心精彩上演。《红枣树下》以牛庄镇湾杨村“一门三英雄”为原型编创。故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原广北地区(现东营区牛庄镇湾杨村)发生的一位英雄母亲相继送两个儿子和孙子上战场的红色故事,用吕剧艺术形式展现以湾杨村人为代表的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守着初心的纯粹
带着探索的勇敢
传统的骨架被注入当代的血肉
便有了破茧而出的惊艳
那些植根于泥土的唱腔
从未因时光流转而褪色
反而在代代相传的温度里
长出新的枝芽
薪火相传:传承里的非遗密码当童真的嗓音与古老的旋律相遇,
教育便有了温度,
传承的脉络也愈发清晰。
它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课程,
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之旅。
跨海乡音:吕韵飘洋的文化对话
扬琴的弦音里
有黄河的壮阔
也有汉江的温柔
水袖的起落间
是千年传承的风骨
也是跨越山海的问候
民众眼中闪烁的惊喜
早已超越语言的界限
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
在更辽阔的天地间
漾开一圈圈温暖的涟漪
部分图片及文字来源
东营网 东营文旅 东营日报 东营区政务
吕剧博物馆 东营市东营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来源:华声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