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成为业内专家热议高频词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3 03:38 3

摘要:□ 本报记者 徐伟伦 万静 时序金秋,以“数智领航 服贸换新”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市首钢园区盛大开幕,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精彩呈现。 作为区域司法服务保障的主力军,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再度亮相服贸会,通过现场设立的“璞石法官e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万静 时序金秋,以“数智领航 服贸换新”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市首钢园区盛大开幕,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精彩呈现。 作为区域司法服务保障的主力军,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再度亮相服贸会,通过现场设立的“璞石法官e站”为参会主体提供一站式、零距离的司法服务。与此同时,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受邀单位,在服贸会“品牌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化布局专题活动”中向中外嘉宾介绍中国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故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服贸会现场,“法治护航”成为业内专家热议的高频词。业内专家认为,知识产权是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重要桥梁,一个稳定、公平、可预期、与时俱进的司法保护体系,是保护创新和促进发展的关键支撑。

巡馆送法对接参会主体法治需求

9月11日上午,首钢园13号展馆内,各类智能化产品与创新应用,以其前沿的科技感和便捷的实用性,引得观众频频驻足观赏。另一侧,石景山法院“璞石法官e站”及巡馆的法官们被参会代表团团围住。 “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企业一定要有品牌培育意识,在国内已经注册为商标的品牌,出海后仍需要到当地国进行商标注册。”《法治日报》记者在服贸会现场看到,由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石景山法院民二庭庭长张英周及行政庭(知产庭)副庭长易珍春等10名民商事、知产领域法官组成的“普法专家团”,成为展馆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围绕本届服贸会主题,“普法专家团”主动“问需于企”,聚焦数字贸易、人工智能、科幻游戏等热点产业,结合典型案例开展释法宣讲,现场解答展商关心的知产保护、商事纠纷、用工风险等方面问题,通过巡馆送法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米”。 记者注意到,在石景山法院的“法治服务包”中,《砺石明法·护企安商——司法案例深度解析与法律应用指南》受到参会企业的普遍关注,该手册集中发布涵盖现代金融、信息技术、“科幻+”、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0余个司法典型案例,通过“一案一策一建议”,为参会企业提供科学具体的法律指南。该院还特别制作“璞石在服贸”系列专题视频,选取涉游戏数据权益保护案等具有规则指引和价值引领意义的案件,阐明司法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立场与规则,并以“专家法官对企业说”的访谈形式,就产权保护、合规经营等热点问题释疑解惑,向企业靶向输出法治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驻会司法服务覆盖面,石景山法院创新“双线”服务模式,除现场派驻法官外,法院本部同步开设“线上分会场”,参会企业和公众通过视频连线,即可获得院内专家团队的细致回答。通过场内场外法官协同响应,确保复杂、疑难法律咨询获得更加深入系统的解答,做到司法服务“不掉线”。

知产为品牌竞争提供底层支撑

法官巡馆送法回应创新主体法治需求的同时,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石景山区知识产权局、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品牌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化布局”专题活动备受参会主体关注。 “在深层科学推动下,品牌的竞争力不再仅仅依赖价格和规模,更多的取决于是否掌握原创科技、前沿专利和绿色发展能力,知识产权已成为品牌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重要资源和底层支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称,根据最新一期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跃升世界第一,北京及“上海—苏州”创新集群也进入全球前十,展现出中国创新能力的广度和深度。 刘华提出,数字和人工智能带来很多机遇,同时也带来全新的挑战,需要建立一个更加有效、透明、包容的国际知识产权生态体系,为品牌创新和价值增长保驾护航。 “在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发展、促进消费增长进程中,品牌建设成为重要引擎和有力抓手,做好国际化前瞻性的商标品牌布局尤为重要。”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建议,企业应立足全球视野,选择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品牌策略,提前做好海外商标品牌布局,也可以通过商标受让、许可等方式强强联合,共赢发展,主动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以开放合作的服务姿态赢得全球市场。 在法治护航方面,北京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唐文弘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强化商标品牌保护,有效利用行政和司法途径严格保护中外企业商标品牌,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加强商标代理机构监管,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并出台了北京市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管理办法,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体系,有效应对商标等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帮助企业品牌走出去。

共同织密知产保护法治协同网

面对“如何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护航创新发展”这一时代命题,法治协同日益成为政法系统与行政机关的关键抓手。 “我们主动对接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构建检察版‘接诉即办’机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每30分钟内可一键完成对36万余条数据的筛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乔学慧在“品牌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化布局专题活动”中介绍,通过上述机制和多方协作,已推动公安机关刑事立案151起,行政处罚72件,公益诉讼立案4件,助力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19处,通过模型识别出77件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批量诉讼案件缺乏正当基础,协同其他司法机关开展专项治理,先后向外省检察机关移送线索24件。 据介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已与北京市版权局、市公安局等单位建立涉刑重点线索联合研判机制,常态化开展恶意诉讼专项行动,在此基础上创建京津冀“必审、必报、必查”跨区域全链条打击侵权盗版办案机制,相关案例被写入《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4)》。在日常工作中,北京检方高质效办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案件,助力形成新业态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之治”。 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专属管辖全国商标授权确权行政一审案件,在司法保护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商标作为凝结品牌价值与企业商誉的重要载体,其健康的注册与管理秩序对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具有基础性作用。”北京知产法院副院长方炜在主旨演讲环节表示,近年来该院坚持协同治理理念,立足审判职能,完善诉讼规则,着力构建起包括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在内的大保护格局,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据了解,目前,北京知产法院已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商标协会、中华商标协会等组织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在展示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果的同时,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积极阐释裁判规则与司法导向。 “为进一步规范商标注册和使用行为,我们向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团体发出司法建议,提升品牌保护的法治化水平。”方炜说,该院积极参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商标行政执法证据规定》等行政法规修订,为协同优化商标行政和司法审查程序,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供司法实践支撑。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