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国宝”:古人用石头做了一桌“美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3 03:10 1

摘要:这就是古代的食物雕刻艺术,古人用坚硬的玉石、温润的琥珀、莹澈的琉璃,甚至朴素的陶土,雕琢出从瓜果蔬菜到红烧肉的万千形态,只为让美味在方寸之间获得“永生”。

你见过几乎以假乱真的玉石“白菜”吗?

你见过“火候到位”纹理丰富的玉石“东坡肉”吗?

这就是古代的食物雕刻艺术,古人用坚硬的玉石、温润的琥珀、莹澈的琉璃,甚至朴素的陶土,雕琢出从瓜果蔬菜到红烧肉的万千形态,只为让美味在方寸之间获得“永生”。

翠玉白菜

图 | 清·翠玉白菜 |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代“翠玉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厘米,以一块半白半绿的翡翠为原材雕刻而成,形象浑然天成细腻逼真,白菜上还卧着一只螽斯和一只蝗虫,维妙维肖。

它原本是紫禁城“永和宫”里的一个摆件,为光绪帝的瑾妃所有,象征其清白,祈求其多子多孙。

三彩南瓜

图 | 唐三彩南瓜 | 现藏于西安市临潼区历史博物馆

这件唐代三彩南瓜出土于西安临潼庆山寺遗址,半径约10厘米、厚约8厘米。这个三彩南瓜刷新了以前人们对于唐三彩的认识,唐三彩器主要以黄、褐、绿三种颜色居多,在庆山寺地宫出土的这几件三彩器,是当时供养佛祖舍利的,被赋予一个宗教祭祀品的新用途。

象牙萝卜

图 | 清·象牙萝卜 |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象牙萝卜,通体由象牙琢成,长20厘米,萝卜上立一蚂蚱,似正在咀嚼鲜嫩茎叶,但似乎又怕自己被意外袭扰。萝卜衬以稀疏的茎叶,增加了造物的情趣,造型饱满,栩栩如生,呈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致。

东坡肉形石

图 | 清·东坡肉形石 |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东坡肉形石为“中国四大奇石”之一,出自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在清朝康熙年间供入内府,属于极为珍贵的酱斑玛瑙。东坡肉形石高5.73厘米,宽6.6厘米,厚5.3厘米,肉质肥厚、纹理清晰,看上去像一块色泽诱人的“东坡肉”,故被称为“东坡肉形石”。

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图 | 清·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粉彩像生瓷果品盘,高6.5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12.3厘米。盘心爬伏一只螃蟹,四周散落核桃、红枣、荔枝、荸荠、石榴、花生、莲子、瓜子、樱桃、菱角等。

盘中果品不但酷似实物,而且都具有吉祥含义,如螃蟹寓意“一甲”,即科举殿试第一;荔枝树有“经四百余年犹能结实者”之说,象征长寿;核桃、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而枣、花生、瓜子等则寓意“早生贵子”

粉彩像生果品高足盘

粉彩像生果品高足盘,通高13厘米,口径17.3厘米,足径8.7厘米,盘内及高足内均施松石绿釉,盘外壁为珊瑚红釉地描金彩绘圈点及勾莲纹。

盘内摆放与盘连烧在一起的粉彩绘雕塑果品,中间为一蜜柑式盒,周围有核桃仁、桑椹、樱桃、荸荠、石榴、桔子、枣、白果等,均造型比例准确,栩栩如生。

从“清新爽口”的翠玉白菜,到“肥厚鲜美”的大闸蟹,这些“食物”文物串联起的,是一部立体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史和工艺美学史。

当我们为古人巧夺天工的技艺发出惊叹时,仿佛也能透过这些永不腐烂的“美食”,嗅到古人餐桌上的烟火气,感受到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总监制:张筱曼

监制:邓莫南

责编:彭锋、韩丹

撰稿:李天琪

编辑:刘梦迪、李天琪

来源:艺术画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