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选调生也不招留学生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3 07:01 1

摘要:根据2025年9月9日上海市委组织部正式发布的《上海市2026年度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2026年上海选调生招录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留学生已被明确排除在所有招录类别之外,成为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专场”。

尽管选调生通道在多地收窄,但事业单位、央国企等仍为留学生提供广阔空间。

文丨ABB 编丨Lulu

根据2025年9月9日上海市委组织部正式发布的《上海市2026年度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2026年上海选调生招录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留学生已被明确排除在所有招录类别之外,成为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专场”。

四类招录对象全为国内高校

第一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44所顶尖985高校毕业生;第二类: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30所高校“双一流”学科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第三类: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22所上海本地高校“特别优秀”毕业生(较2025年减少7所);第四类: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3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与2025年政策相比,2026年公告中完全删除了关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毕业生的表述,且未在任何类别中提及留学生。例如,2025年明确将“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应届优秀毕业生”列为招录对象(高校范围参照上海留学生落户名单),而2026年公告中连“留学生”一词都未出现,说明留学生通道彻底关闭。

除此以外,调整还有从六大类(综合管理、政法、信息技术、财经、城市建设、卫生健康)调整为五大类,取消“卫生健康类”;并且选拔标准也提高了,从“四选一满足”改为“二选二满足”(必须同时具备党员身份或主要学生干部经历,且获得校级荣誉或奖学金);招录节奏也加快了,笔试时间提前至11月1日,整体流程较往年压缩约半个月。

上海此前被视为对留学生考公“最友好”的城市之一,2025年仍为留学生提供明确的报考通道。此次调整标志着一线城市政策风向的转变,是全国范围内选调生招录“本土化”趋势的体现,留学生需及时调整职业规划,从单一依赖选调转向多元路径。

如留学生确实想进入上海市的体制内工作,选调这条路虽然关闭了,但留学生可通过市考、国考报考涉外岗位(如外事办、自贸区管委会),且部分涉外岗位明确优先录用有留学背景者。留学生们可以好好把握机会。

其他省份情况怎么样

1. 北京

2026年起,留学生不得报考北京定向选调,但可参与“优培计划”(事业编制),如:北京市属科研院所(如中关村实验室)、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岗位(如服贸会组委会)等等。留学生需满足QS前100硕士且本科为国内“双一流”高校。

2. 山东

2025年起,山东四大选调(专额、定向、常规、拔尖)均仅限国内高校毕业生。2026年政策并未放宽。但留学生可报考山东省级机关的“青选计划”(需QS前100硕士),或参与青岛、济南等地的“国际客厅”项目。

3. 广东

2025年起,选调生公告明确删除“国(境)外知名高校”报考范围,包括哈佛、剑桥等60所全球名校。此前广东是留学生选调的热门省份,2024年仍有54名留学生通过选调入职,其中香港院校占比近60%。现在2026年选调生公告也明确仅限国内高校应届生。但留学生可报考深圳、广州等地的“急需紧缺专业目录”岗位(如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部分岗位对留学生开放单独招录通道。

4. 重庆

2025年起,重庆定向选调与普通选调公告中均删除留学生相关条款,2026年延续这一政策。但留学生仍可通过公务员考试(如重庆市级机关涉外岗位),或参与“重庆英才计划”等人才引进项目。

5. 四川

2025年定向选调公告不再提及留学生,2026年继续关闭通道。但成都、绵阳等地的“蓉漂计划”“绵州育才计划”仍对留学生开放,尤其青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人才。

6. 湖北

2026年选调生公告明确“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未列入招录范围”,定向与集中选调均禁止留学生报考。但留学生可报考省商务厅、外办等涉外部门。此外,湖北鼓励留学生创业——武汉“黄鹤英才计划”对留学生提供最高50万元创业资助。

7. 湖南

2026年选调条件中明确“港澳台籍学生及留学生不得报考”,所有岗位仅限国内高校毕业生。但留学生可报考长株潭城市群的“三高四新”专项岗位(如轨道交通、工程机械),部分央企驻湘机构(如中国铁建重工)对留学生开放技术岗。

8. 云南

2025年定向选调已删除留学生条款,2026年公告未提及留学生,默认禁止。

9. 河南

普通选调仍允许留学生报考(需硕士学历且本科为国内高校),但定向选调已禁止。2025年河南普通选调留学生录取率降至5%。

10. 河北

2024年起选调范围调整为国内重点院校与省属骨干本科院校,排除留学生。

11. 山西

2024年定向选调不再招录海外院校学生,结束了自2022年起的留学生招录试点。

12. 江苏

2026年紧缺专业选调虽未明确禁止留学生,但要求“专业名称与国内目录完全一致”,例如“Data Science”需严格对应“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否则需提供课程设置证明。

13. 浙江

2026年定向选调未禁止留学生,但新增“政治理论测试”,留学生需额外准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内容,考试占比达笔试总分的30%。

留学生考公的替代路径与建议

选调虽然在收紧,但留学生进体制内还是有其他路径的。

01

国考涉外岗位

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等中央部委近年都录取过不少留学生。2025年外交部留学生录取率达18%。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2025年招录的5个岗位中,3个明确要求“熟练使用英语或法语”。

还有今年上半年财政部公布2025年度拟录取的80人名单中,一共有10名留学生。财政部部属单位也发布了第一批拟录取名单,也包含了3名留学生。

由此来看,国家级别的考公考编对留学生反而广开大门。

02

央国企与事业单位

国家电网、中国商飞等企业近年大幅增加留学生招聘比例,例如国家电网2026年“国际业务部”岗位对QS前100硕士免笔试,起薪较国内应届生高20%;各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如江苏“双创计划”、浙江“万人计划”)也对留学生提供编制内岗位,部分岗位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

上海、北京等地的“海外人才工作站”为留学生提供专项事业编岗位,例如上海科技馆2025年招聘的3个科普策划岗中,2个明确要求“有海外博物馆实习经历”。

当然,留学生若是准备回国考体制内工作,那么提升自我的政治素养也必不可少。部分公务员岗位要求党员身份,留学生可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上海“两新”组织党建项目)积累相关经历。

结语

建议留学生们结合自身背景、语言能力,以及专业匹配度,优先选择对留学背景有明确需求的岗位(如外事、金融、科技),并提前做好政治素养、学历认证、基层经历等方面的准备。随着政策动态调整,保持对官方信息的敏感度都是成功上岸的关键。

来源:外滩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