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TCL内部信痛批“大企业病”!网友:“关键是执行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07:48 1

摘要:据多帐号透露:最近,TCL带头人李东生的一封内部信在业内传播。信中向公司全体员工痛批了当下TCL面临的组织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并宣布了一系列精简组织,提高效率的举措!

据多帐号透露:最近,TCL带头人李东生的一封内部信在业内传播。信中向公司全体员工痛批了当下TCL面临的组织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并宣布了一系列精简组织,提高效率的举措!


失业君小编 | 文
RDNE Stock project | 图

一纸内部信将TCL的组织效率问题推上风口浪尖,李东生此次的自我革命,揭示了大型科技制造企业在快速扩张后面临的治理困境。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士气低沉、投资混乱、管理失控”,这六大症状正是“大企业病”的典型特征。在近日流传的TCL创始人李东生内部信中,这位行业领袖痛批了公司面临的组织效率问题,并宣布了一系列精简组织、提高效率的举措。

这并非TCL首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2018年,TCL就曾以47.6亿元剥离消费电子和家电等智能终端及配套业务,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然而看来,庞大规模企业的效率挑战依然如影随形。

“大企业病”并非TCL独有的问题。它是许多大企业轰然倒下的内因。这种疾病表现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士气低沉、投资混乱和管理失控六大症状。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通用汽车公司的破产就是前车之鉴。战略失误、劳工成本居高不下和深入骨髓的“大企业病”共同导致了这家百年企业的衰落。

在中国企业中,“大企业病”的病根往往源于体制差异、人事管理机制和领导作风。国企尤其容易感染此病,但大型民营企业也难以免疫。

TCL对抗“大企业病”的努力已持续多年。2018年的业务剥离使TCL集团营业收入从1117.3亿元减少到505.1亿元。此举旨在让公司 “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

2019年1月,TCL集团明确表示将 “打造精简高效的组织和管理架构”,减少管理层级,建立精益管理和高效运营的组织架构和流程。

此次李东生内部信传达的举措,是TCL持续对抗组织熵增的最新努力。从业务聚焦到组织优化,TCL正在双管齐下应对大企业病。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李东生痛批组织效率问题的同时,TCL正在大力推动AI技术在研发和制造等高价值场景落地。

李东生表示:“在AI领域,TCL通过长期的发展规划推动AI技术在研发、制造等高价值场景落地并应用,年效益超过5.4亿元”。

TCL旗下格创东智CEO何军指出:“AI在制造业落地,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在端到端各个场景都在落地”。从研发侧的大模型到生产良率管理,再到设备智能化,AI正在与传统工业软件和生产实践结合。

2025年上半年,TCL科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业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89.3%。

TCL华星实现营业收入504.3亿元,同比增长14.4%;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74.0%。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结构及产能结构稳定、中尺寸发力以及收购的LG产线合并。

然而,良好的财务表现可能会掩盖组织效率问题。李东生此次内部信表明,TCL管理层清醒地认识到,短期业绩增长不能替代组织健康度的建设。

TCL的全球化进程增加了组织管理的复杂度。过去20多年中,TCL在全球建立了38个制造基地和46个研发中心,以及在主要海外市场建立了5个区域经营中心。

2024年TCL海外营收达到1420亿,占TCL营收近一半。李东生表示:“要从单纯的产品输出转变为更多与当地共建工业能力”。

这种全球化布局虽然有助于规避贸易壁垒和获得当地市场接受,但也必然带来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如何平衡本地化需求和全球化效率,是TCL面临的重要挑战。

破解“大企业病”需要多方面措施。机制创新让企业保持活力至关重要。TCL采取的措施包括:坚持长期主义,制定前瞻性的技术战略规划;加大原创性技术突破;以工程商人思维为导向,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换。

简化管理层级,拓宽管理范围,授权接近消费者的人进行决策也是通用汽车破产重组后的做法。

TCL还通过完善技术创新生态,汇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来提升竞争力。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TCL对抗大企业病的综合策略。

截至2025年上半年,TCL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89.3%,半导体显示业务表现亮眼。但在李东生看来,财务成功只是表象。

他看到的更深层挑战是如何避免“层级不断增多,人员不断膨胀,运作程序越来越复杂,组织效率越来越低”。

TCL在全球建立的38个制造基地和46个研发中心既是其竞争优势,也可能成为组织复杂度的源头。如何平衡全球化与敏捷性,将决定TCL能否在面板行业新一轮竞争中保持领先。

组织能力已成为比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网友热议

@自由的秦(IP沪):

能公开自我批评很了不起,但关键是执行力!多少企业都是死在说一套做一套上,希望能真正刀刃向内。

@滴迪乐乜(IP京):

面板行业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三星、LG都在裁员增效,这时候搞组织优化是明智之举,不然下一个被淘汰的就是它!

@小五哥不凡(IP宁):

AI年效益5.4亿?既然技术这么厉害,为什么不用AI来治理大企业病呢?技术赋能管理才是出路啊。

@BrianLiu(IP粤):

全球化与效率本来就是悖论,又要本地化适应市场,又要集团统一管控,这个平衡太难找了。面临的是所有跨国企业的共同难题

……

@想太少先森(IP云):

财报好看掩盖了多少问题!很多企业都是业绩增长时忽视内部管理,等到市场下行时问题全暴露出来了。

@EYLYang(IPHK):

几乎所有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都面临同样问题。如何从‘大’到‘伟大’,组织能力建设是关键中的关键。

最后一条,也是顽症!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