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农村少年为何能成为世人眼中的“书法天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09:31 1

摘要:2025年 8 月 28 日晚 23 点 40 分,人民日报转发了一则视频,让广西贺州的13岁少年李明火了。许多人被视频中这个貌不惊人的农家少年惊呆了!视频中的两个同龄同貌的少年,穿着十分简陋粗糙,没有半点精致的修饰,看起来就像两个“爹娘不爱、姥姥不疼”的野孩

2025年 8 月 28 日晚 23 点 40 分,人民日报转发了一则视频,让广西贺州的13岁少年李明火了。许多人被视频中这个貌不惊人的农家少年惊呆了!视频中的两个同龄同貌的少年,穿着十分简陋粗糙,没有半点精致的修饰,看起来就像两个“爹娘不爱、姥姥不疼”的野孩子。

他们扛着毛笔字的一筒卷纸,走进一家十分简陋的农家小屋。小屋室内墙上贴满了奖状和其他花花绿绿贴画,中间摆着一张3米见长、1米见宽的大板桌,看起来并不协调。只见两个少年将卷纸平铺在大板桌上,其中一个少年拿起毛笔就笔走龙蛇、洋洋洒洒,直接在这张长长的纸上挥毫泼墨,写出一幅龙飞凤舞、充满艺术感的书法作品《将进酒》,让人拍案叫绝,简直不敢相信。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AI制作?或者是人为摆拍?还是移花接木、故弄玄虚?怎么看这两个少年,似乎都无法把他们的气质和行动和高雅的书法艺术划上等号。所以,我接连搜索了几个不同的网站,看了几个不同的视频,结果都一致肯定这就是事实:广西贺州的13岁农家少年李明硬是自学成才,短短两三年时间内除了读书就是练习毛笔字,平均每天要练习2至3个小时。在同龄人埋首各种兴趣班、书堆试卷中或手机游戏中的时候,这个少年竟然把自己练成了半个“书法大师”。

另外,还有不少视频展播了他的其他作品,比如那幅写有“振兴农村”四个大字的书法作品,和写有“海纳百川”四个大字的书法作品风格相同,不但看不出伪造的痕迹,而且虚实得当、笔力遒劲、大气磅礴,充分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完全不像13岁少年的心境和功底。

尤其是他在视频中凝神挥毫,写成的“百福图”,就更让人无法质疑他的书法造诣了。100个风格各异、形状不同,近似篆体的“福”字,个个笔画饱满、结构规整,简直让人无法相信这是眼前的平凡普通的农家少年的笔墨。有网友发出惊叹,“这是打印机级别的书法”。还有一些视频透露说,其实不仅仅是李明的书法很好,他的哥哥李艺同样水平很高,不比李明差多少。而且有视频和报道说,两人有时会共同合作完成一幅书法作品。这就更让人惊异了。

看了这些视频和报道,我很自然地产生了一些疑问。如果李明及其兄弟李艺的情况属实,那么究竟是天赋基因造就了这样的“书法天才”还是后天教育和勤奋培育了这样的“天才少年”?

一些网文中披露和描写了李明的成长经历和对书法的痴迷程度,其中当然有他与众不同的对书法的兴趣爱好,也有他几年来(有人说是八个月)的勤奋练习、从不放弃,更有他父母的支持与鼓励。但是仅仅这些因素显然达不到“天才”的高度。因为书法就是艺术,它有利于天赋异禀,不是靠着勤奋就能脱颖而出、成名成家的。缺乏艺术细胞如我这样的平凡且平庸之辈,恐怕练个十年也写不出他这样的书法作品。

这就有必要找到李明艺术天赋和书法成就的其他促成因素。我在诸多网文报道中注意到有人这样描述:“他与书法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那天,他在家中旧箱子里翻出爷爷年轻时的字帖,那古朴的字迹、灵动的笔锋,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没有书法班,也没有专业老师指导,李明仅凭一腔热爱,开启了自学书法之路。家中简陋的书桌,便是他的‘书法天地’,几张石砖和椅子拼凑而成的小空间,承载着他的书法梦想。”

如果这段描写不假的话,我认为李明能成为“书法天才”的原因找到了——那就是他的基因中继承了祖父对书法的热爱和痴迷,他的血液中浸淫着祖辈对书法的领悟和心得,他的细胞中蕴藏着爷爷对书法艺术的感情和执着。

前世投胎、灵魂重修的说法固然是虚妄迷信,不足为凭。但是,隔代遗传,作一种科学理论及客观规律早已为人所熟知。所以,我觉得李明及其兄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书法艺术的较高成就,除了几年的兴趣盎然驱动下的勤学苦练,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家族的血脉遗传或者说基因传承。李明爷爷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追求和造诣,我们无法验证。独特个体能否成功除了取决于基因血脉,更取决于时代、环境和条件。假如生逢乱世,再稀缺的天才也会如风中飘零、过早夭折。李明幸甚,生逢盛世,虽然家庭不富,但给了他纸和笔。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给了他扬名立万的平台和机会,让他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李明的特殊性固然是他个人所独有的,但背后隐藏的人类发展规律却让人深思。基因密码或血脉传承,不同人种、民族、群体乃至物种,都显然存在而且根深蒂固。经历数百、数千、数万乃至数亿万年的物竞天择和残酷淘汰,最终遗传下来的基因或血脉,可能就是被时代需要、被社会认可、被个体传承的密码了,而一些被遗忘、被铲除、被消灭的基因血脉,不管它过去多么强大、多么辉煌、多么英武,最终都会消失在人世的风尘中成为久远的记忆、尘封的往事。

来源:敦煌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