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蒿”烦恼 呼吸保卫战打响 银川已清理并填埋170余亩蒿草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09:36 1

摘要:今年夏季雨水丰沛,蒿草生长和繁殖迅猛。8月至9月期间,蒿草花粉浓度达到高峰,引发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激增,不少市民深受其扰。为此,银川市打响了一场“除蒿战”。银川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紧急行动,全面摸排并清理了170余亩蒿草集中生长区域,截至9月5日,已完成该区域的

国际交流中心西侧绿地上,工人正在使用割灌机清理蒿草。

毓秀公园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蒿草清理、装袋等处理工作。

今年夏季雨水丰沛,蒿草生长和繁殖迅猛。8月至9月期间,蒿草花粉浓度达到高峰,引发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激增,不少市民深受其扰。为此,银川市打响了一场“除蒿战”。银川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紧急行动,全面摸排并清理了170余亩蒿草集中生长区域,截至9月5日,已完成该区域的清理工作。目前,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仍在持续推进检查与除蒿工作,积极对接辖区政府、街道和社区,多方合力清理残余蒿草,守护市民呼吸健康。

割灌机轰鸣声中,“过敏元凶”被就地清除

初秋的银川,阳光依然灼热。在国际交流中心西侧的绿地上,割灌机正嗡嗡作响,尼龙头贴地高速旋转,扬起的灰尘中夹杂着细碎的蒿草末和花粉。空气里弥漫着蒿草特有的草香,一株株令人烦恼的“过敏元凶”被就地清除。

银川市绿化养护中心清水北街管理组组长汪洋,正戴着墨镜和口罩在一旁监督和指挥工人——由于对蒿草花粉过敏,他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即便如此,一轮清理下来,他的眼睛还是忍不住发红、流泪。但他连连说道:“不碍事,不碍事。我们这块绿地紧挨着阅海湖环湖绿道,很多市民在这儿骑行、跑步、散步。为了维护绿地生态和市民健康,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开展了4轮杂草清理。”

汪洋提到,去年银川雨水较多,蒿草长势旺盛、结下大量种子,而今年充足的雨水又促使这些种子大量萌发,导致蒿草基数进一步扩大。花粉高峰期到来时,过敏情况比去年更为严重。

据他介绍,目前清理蒿草主要采用割灌机配合工程车辆的方式,对茂密成片的蒿草先割后推、连根拔除。清理下来的蒿草会进行无害化处理:一部分运往植物垃圾场焚烧或填埋;另一部分则联系周边养殖户免费拉走用作饲料。“但所有清理出来的蒿草都会密封装袋,转运过程中盖上篷布,防止花粉和种子再次传播。”

在毓秀公园,一支十余人的专业团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清除工作:割灌机冲在最前线清理蒿草,手持草耙的工人紧随其后将植株聚拢装袋,负责转运的人员随即把打包好的蒿草搬上清运车。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银川凤洁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毓秀公园项目经理李小萍表示,从今年7月份开始,公园就已开展多轮杂草清理。“除蒿最好在春夏季提前割除,不让它们有开花的机会。那时根系小、易清理,现在再做查漏补缺,效果就会好很多。”

银川多部门协同推动蒿草“动态清零”

在世界范围内,蒿属花粉是最常见且致敏性最强的花粉之一,因此许多地区都将蒿草列为“恶性杂草”并予以清除。

进入蒿草花粉高峰期后,市林草与园林管理局迅速行动,下发集中治理工作通知,要求局属各养护单位及辖区自然资源局对管理的绿地、公园、广场、绿化带和林带进行全面摸排,准确掌握蒿草生长情况,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清理。

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三级调研员常青介绍,截至9月5日,市园林绿化质量管理中心、绿化养护中心、公园管理中心及三区自然资源局已集中排查出大面积野生蒿草约170亩,采用割草机配合工程车辆的方式,对密集蒿草进行“前割后推、连根拔除”作业。清理后的蒿草均转运并实施填埋,以防止花粉再次扩散。

然而,银川市还存在一些管理强度较低的绿地空间,既不属于公园广场,也不属于社区绿地或绿化林带,这些区域往往成为蒿草、藜科等易过敏植物的滋生地,也形成了部分治理盲区和“三不管”地带。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园林管理科科员赵洁妮表示:“针对此类现象,我们已对权属不清的空地进行摸排整理,将尽快联系街道、社区及相关单位明确管理责任,并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清除。”

下一步,银川市将积极探索减少蒿草影响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全面整治工作。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强养护单位的督察检查,实现在日常养护和巡逻中对野生蒿草的动态清零;二是协调辖区、街道和社区对裸露空地进行治理,通过播撒草籽、种植苜蓿等方式实施临时绿化,从源头抑制蒿草生长环境;三是抓住关键时期,在花粉扩散前和种子成熟前开展机械割除;四是实施重点突破与分级管理,优先清理人口密集区域(如居民区、学校、公园周边)的蒿草,对远郊荒地则以监测为主。

小颗粒,大麻烦?科学解读蒿草致敏原理与防护

蒿草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存策略,使其难以被彻底清除。一株蒿草能产生数十万至数亿粒花粉,这种强大的繁殖能力意味着即便清除了99%的植株,剩余的1%仍足以在下一季迅速恢复种群。此外,蒿草种子小而轻,带绒毛,每年风沙季节,它们可从周边郊野、城市甚至其他省份随风传入银川,难以完全防范。

蒿草耐瘠薄、适应性强,几乎有土就能生长。银川本地常见的黄花蒿、艾蒿、猪毛蒿等种类,具备一系列高度适应西北干旱、半干旱环境的生存机制。这些特性虽然使蒿草成为难以根治的“恶性杂草”,但也使其成为优良的固沙植物。

作为西北地区的先锋物种,蒿草能够有效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并为其他植物生长创造条件,对丰富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贡献。此外,多种蒿草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青蒿素即从黄花蒿中提取,艾蒿则具有活血、散寒、止痛、止血等功效。在饮食方面,中卫蒿子面筋道爽滑、带有蒿草清香,“蒿子粑粑”“米蒿馍”等也是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蒿草确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

那么,为什么许多市民会对蒿草花粉过敏呢?蒿草花粉颗粒极小,易被人体吸入并深入呼吸道。其实花粉本身并无毒性,但其表面和内部含有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敌人”,引发过度防御反应,导致炎症介质大量释放,造成鼻黏膜、眼结膜充血肿胀,出现鼻塞、流涕、流泪、难以忍受的眼痒、鼻痒、喉咙痒及频繁打喷嚏等症状。

针对近期蒿草花粉带来的健康影响,呼吁广大市民——尤其是过敏人群——加强自我防护。在晴朗、干燥、多风的天气中,花粉浓度较高,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佩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洗脸洗手,室内注意关闭门窗、勤于清扫。尤其需强调的是,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陈星彤 文/图

来源:银川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