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特点有哪几种?5类核心类型+例子,新手一看就懂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3 08:00 1

摘要:写作特点主要指作者在创作中呈现的独特表达方式,常见类型包括叙事类、描写类、议论类、抒情类、说明类五种,不同类型对应不同的写作目的,适用于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

写作特点主要指作者在创作中呈现的独特表达方式,常见类型包括叙事类、描写类、议论类、抒情类、说明类五种,不同类型对应不同的写作目的,适用于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

要理解这五种写作特点,可结合具体场景和例子分析,它们如同不同的“工具”,各有专属用途,能帮作者实现不同的表达目标。

1. 叙事类:讲好一个“完整故事”

叙事类写作的核心是“记录事件发展”,需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就像给读者“播放一段有始有终的视频”。它的目的是让读者清晰了解事件脉络,常见于小说、记叙文、回忆录等文体。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在百草园玩耍”“到三味书屋读书”的事件串联,完整展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片段;再比如日常写日记记录“周末和朋友爬山”,从“出发时间”“爬山过程”到“山顶所见”,按顺序叙述就是典型的叙事类写作。若缺少关键要素,比如只说“今天去爬山了”,没讲过程和感受,读者就无法理解事件全貌,这也是叙事类写作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2. 描写类:让事物“活起来”

描写类写作侧重“细节刻画”,通过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把人、景、物的特点具象化,如同给读者“递上一个高清放大镜”,让他们仿佛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它常用来增强文章的画面感,多见于散文、诗歌、小说场景描写中。比如朱自清《春》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用“偷偷钻”“嫩嫩”“绿绿”的细节,写出了小草的生机;再比如描写一碗热汤,“白瓷碗里飘着金黄的油花,葱花浮在表面,刚端上桌就闻到浓郁的肉香,喝一口暖到胃里”,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的描写,让读者瞬间感受到汤的美味。若只用“这碗汤很好喝”概括,就少了画面感,无法让读者产生共鸣。

3. 议论类:清晰表达“观点态度”

议论类写作以“说服读者”为目标,通过提出论点、列举论据(事实、道理、数据等)、进行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就像“在辩论场上摆证据、讲道理”。它是议论文的核心特点,也常见于评论、演讲稿中。比如培根《谈读书》中“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先提出“读书有益”的论点,再从“怡情”“傅彩”“长才”三个方面举例论证;日常写“中学生应减少手机使用”的议论文,先明确观点,再用“过度使用手机影响视力”“分散学习注意力”等论据支撑,就是典型的议论类写作。若只有观点没有论据,比如只说“手机对中学生不好”,缺乏理由支撑,就无法让读者信服。

4. 抒情类:传递“真实情感”

抒情类写作的关键是“抒发内心感受”,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如同“向读者敞开心扉”,让情感自然流露。直接抒情是直白表达情绪,比如“我真想念家乡的小河”;间接抒情则通过描写人、景、物侧面传递情感,比如“家乡的小河依旧流淌,岸边的老槐树还在,只是再也没有儿时和我一起捉鱼的伙伴了”,借景物怀念童年。它多见于散文、诗歌、书信中,比如冰心《寄小读者》,通过对童年、自然的描写,传递出对童真的珍视;再比如写“送别朋友”,“看着火车慢慢开动,他的身影越来越小,我的眼睛渐渐湿润”,就是通过场景描写间接抒发不舍之情。若情感虚假或生硬,比如为了“煽情”强行写“我很伤心”,却没有具体场景支撑,读者就难以共情。

5. 说明类:清晰“解释事物”

说明类写作以“传递知识、解释事理”为目的,要求客观、准确、有条理,如同“给读者一份清晰的说明书”,帮他们了解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原理等。它是说明文的核心特点,常见于科普文章、产品介绍、说明书中。比如《中国石拱桥》,从“结构特点”“历史发展”“代表桥梁(赵州桥、卢沟桥)”等方面,条理清晰地介绍石拱桥;日常看的“电饭煲使用说明书”,按“功能按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逐一说明,就是典型的说明类写作。若表述模糊或杂乱,比如介绍“电脑”时,一会儿说外观,一会儿说原理,没有逻辑顺序,读者就无法清晰了解事物。

总之,五种写作特点并非孤立存在,实际写作中常相互结合(比如小说中既有叙事也有描写,散文中既有抒情也有叙事),但每种特点都有明确的“表达目标”。掌握它们的核心逻辑,能帮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他人作品,也能让自己的写作更有方向——想讲故事就侧重叙事,想传递知识就侧重说明,想抒发情感就侧重抒情,按需选择“工具”,才能让表达更精准、更有效。

来源:花花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