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雯:一句承诺,两代人坚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09:46 1

摘要:位于黟县西递镇西递村的敬爱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徽州文化的精髓与历史记忆。在这里总能看见一个老人的身影,她每天10小时,巡逻200圈,用细心与热爱,守护着古建的安全。她便是敬爱堂文保员胡晓雯。因为情怀而奔赴,因为热爱而坚守,因为责任而传承……而这样周

转自:黄山在线

位于黟县西递镇西递村的敬爱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徽州文化的精髓与历史记忆。在这里总能看见一个老人的身影,她每天10小时,巡逻200圈,用细心与热爱,守护着古建的安全。她便是敬爱堂文保员胡晓雯。因为情怀而奔赴,因为热爱而坚守,因为责任而传承……而这样周而复始的工作,她一干就是34年。

两代传承风雨无阻

“父亲当年向村民承诺‘会一直守护西递老房子,重拾家族宗祠文化’,我作为女儿,必须把这份承诺扛下去。”胡晓雯回忆道。

胡晓雯对于西递村古建筑的热爱与坚守源自她的父亲胡星明。胡星明是西递村古建筑保护的先行者,他不仅引领了当地古民居日常保护、活化利用,还用毛笔写下大量关于西递历史人文、风俗民情的文章,这些资料至今仍是导游们宣传西递的经典范本。1991年,当胡星明年迈无力继续守护西递古建筑时,胡晓雯毅然辞去外地工作,回到家乡,接过了父亲守护西递老房子的接力棒。

胡晓雯深知,她守护的不仅是砖瓦梁柱,更是一段历史的延续。2001年,西递村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敬爱堂名列其中。胡晓雯的责任更重了,但她从未退缩。“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像她这样执着于文物保护,30多年始终如一,她已经把敬爱堂当成自己的家。”西递村村民洪小英感慨道。

一砖一瓦匠心守护

在胡晓雯眼中,敬爱堂的每一块木头、每一处角落她都了如指掌。说话时,她指着祠堂里朱熹手书的孝字,“孝字的上半部,右为一个人拱手作揖、谦恭孝敬之样;字的下半部,左则为尖嘴猴腮的造型,寓意孝敬者为人,忤逆不孝者为畜。”

每天清晨七点,胡晓雯准时打开敬爱堂的大门,开始她的例行巡查。34年来,她坚持每天检查每一处角落,尤其在每年4—6月的白蚁繁殖季节,她会加倍警惕。在胡晓雯的守护下,敬爱堂的文物保存完好,未发生一起损失损害。“敬爱堂不只是一座建筑,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必须守护好。”她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

多年来,胡晓雯不仅守护古建筑,还致力于将“群防群保”的理念传播到村民中间,推动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共同参与古村保护。

“在晓雯父女这里,我感受到了‘一诺千金’的力量!当年她父亲的一句话,她就实实在在地扛了半辈子。”村里的一位胡氏老人感慨道,西递的老房子能传下来,靠的就是这样一代人踩着上一代人的脚印,把“守护”两个字刻进骨子里。

播种文化薪火相传

胡晓雯的守护,不仅是对敬爱堂日复一日的看护,更是对父亲“重拾家族宗祠文化”承诺的生动实践。

胡晓雯的父亲是古黟调的忠实传承者,由他作词作曲的《桃花源里唱古黟》至今还被收录在《西递村志》一书中。在接手敬爱堂的传承保护工作后,胡晓雯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将徽州故事同古黟调相结合,以游客感兴趣的形式传播出去。

“古黟调是徽州文化的载体之一,我用普通话和方言结合的方式,把徽州文化唱给游客听。”胡晓雯说,这种形式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现如今甚至收获了一批“粉丝”,他们来黄山游玩时,特意留出半天时间,到西递村听胡阿姨唱古黟调、讲徽州故事。

只要一有空,胡晓雯就积极投身到文化传承的“播种”工作中。她每周深入学校,开展徽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西递中心小学,50多名学生从最初对老房子熟视无睹,到现在能指着马头墙说出“防火”和“五岳朝天”的寓意;从听胡奶奶讲故事到现在能落落大方地讲述胡文光刺史的故事,这与她的带动引导不无关系。

“西递是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着深厚的徽文化底蕴。”胡晓雯说,“作为胡氏后人,当好文化传播者,吸引更多游客走进西递、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传承徽州文化,是我最期盼的事。”

如今,73岁的胡晓雯依然活跃在孩子们中间,践行着父亲的那句承诺,也播撒着徽州文化的种子。在马头墙下,她正用最朴实的方式,让徽州文化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