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十世孙:为保皇室血脉纯正不娶汉女,还向国家索要故宫祖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3 10:07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你听说过广州有个人天天穿着黄马褂上街,在家里建了个"朝堂"让家人叫他"王爷"吗?

更绝的是,这位自称是“多尔衮十世孙”的爱新觉罗·州迪,还特别较真地提出了"收回紫禁城祖屋"的要求。

为了所谓"满族皇室血统纯正",他甚至坚决不与汉族女性通婚。这是闹的哪一出?

一位"王爷"的日常生活

在广州市中心的某个普通小区里,每天早晨都能看到一位穿着清朝官服黄马褂的中年男子大步走出单元门。

他就是爱新觉罗·州迪,自称“多尔衮十世孙”,还给自己封了个"清爱亲王"的称号。

他不仅在公共场合穿着这身装扮,就连去超市购物、银行办事都是这一身行头,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有的甚至掏出手机拍照发到社交媒体上。

州迪家中更是别有洞天。他在自己的三居室公寓里辟出一间最大的房间,摆上了龙椅和各种清代宫廷摆设,称之为"朝堂"。

每天早上,他都要求家人在这个"朝堂"上向他行跪拜礼,并称他为"王爷"。

他的妻子必须穿着仿制的满族服饰,学习满语,甚至连做饭都要按照满族传统方式。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州迪给自己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日程表。早上六点起床,沐浴更衣后,七点准时在"朝堂"接受家人朝拜。

八点到九点是他的"读史时间",专门研读清史和满族文化资料。十点到十一点是他的"批阅奏章时间",实际上就是处理一些日常家务账单和文件。

中午十二点是他的"御膳时间",必须按照满族传统准备饭菜。下午则安排了"接见大臣"(实际上是会见朋友)和"皇家巡游"(出门散步)等活动。

州迪的这些行为最初只在小区和周围引起关注,后来随着社交媒体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位"现代亲王"。

有好奇的媒体前去采访,他不仅不躲避,反而很享受这种关注,声称自己只是在恢复"祖上应有的荣光"。

关于满汉通婚的荒谬坚持

州迪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自己的"皇族身份",在择偶和家族传承上更是有着极端的观念。

虽然生长在广州这样的南方城市,但他从小就痴迷北方满族文化,深入研究清史,并对自己的"血统纯正"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

他公开宣称,作为"清朝皇族后裔",有责任保持满族皇室血脉的纯正性。因此,他坚决反对与汉族女性通婚。

在他看来,满汉通婚是导致清朝后期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皇族血统的"稀释"使得满族传统文化逐渐被汉化。

州迪为自己的家族制定了严格的"血统管理规定",要求子女必须与满族人通婚,最好是能找到同样自称有"皇族血统"的对象。

他甚至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宗族档案室",收集整理所谓的满族皇族后裔资料,为子女的婚姻做准备。

更令人惊讶的是,州迪还尝试联系其他自称是满族皇族后裔的人士,希望组建一个"皇族联盟",共同维护"满族皇室的荣光"。

他在网上发起了"寻找爱新觉罗家族后裔"的活动,声称要团结所有皇族后人,一起为恢复满族传统文化而努力。

这些行为引起了满族文化研究专家的关注。一位专门研究满族历史的学者指出,州迪的观念实际上与历史事实不符。

满汉通婚在清朝中后期已经很普遍,皇室成员也不例外。

而且,满族文化的传承不应该建立在所谓"血统纯正"的基础上,而应该通过对历史、语言、习俗等的学习和实践来实现。

索要紫禁城"祖屋"

2023年初,州迪的行为达到了顶峰。

他正式向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提交了一份"收回祖屋"的申请书,要求归还紫禁城内的部分宫殿,声称那是他"祖上的产业",应该由他这个"正统继承人"接管。

这份长达50页的申请书中,州迪详细列出了自己与多尔衮的"血缘关系",附上了自己绘制的家族族谱,并引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来证明自己的"皇族身份"。

他甚至提出,如果无法归还整个紫禁城,至少应该归还多尔衮曾经居住过的宫殿,或者给予他在故宫中的特殊参观权和部分管理权。

除了索要紫禁城外,州迪还提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的要求:

希望国家承认他的"亲王"身份,给予他相应的政治地位;希望能够获得特殊的经济补偿,用于维持"皇族生活";希望能够在国家重大活动中获得特殊席位,作为清朝皇族的代表出席。

这一荒谬的申请很快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一奇闻,社交媒体上更是掀起了热议。

有人将其视为笑谈,也有人认为这反映了某些人对历史和现实的严重认知偏差。

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对这份申请没有做出正式回应,但有工作人员私下表示,这类申请完全不具备法律和历史依据,故宫作为国家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属于全国人民共同所有,不可能归还给任何个人。

历史学家和法律专家也纷纷发声,指出清朝皇室财产在辛亥革命后就已经有了明确处理,溥仪退位时签署的《清室优待条件》也已经执行完毕,任何人再提出类似要求都没有法律依据。

真假皇族的对比

在州迪闹得沸沸扬扬的同时,真正的清朝皇族后裔、溥仪的弟弟溥任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作为毫无争议的清朝皇族后裔,溥任一直低调地从事满族历史文化研究工作,通过著书立说为满族文化传承做实际贡献。

溥任得知州迪的行为后,公开发表了看法,认为州迪的做法"不合时宜",甚至是对满族文化的一种伤害。

他指出,在现代社会,皇族后裔应该放下历史包袱,融入社会主流,通过实际行动为民族文化传承做贡献,而不是沉浸在虚幻的皇族光环中。

与州迪不同,溥任从不穿着满族传统服饰出入公共场合,也不要求他人以特殊方式称呼他。他住在普通居民区,过着平凡的生活。

他的贡献在于通过系统研究和记录满族历史文化,出版了多部有关满族历史、语言、习俗的著作,创办了满族文化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满族文化研究者。

专家学者在研究州迪的族谱后发现了诸多疑点。

首先,州迪本姓"周",与满族传统不符;其次,他提供的族谱中有多处年代和历史事实不符;第三,多尔衮实际上并没有儿子,这在清史中有明确记载。

随着专家的质疑和溥任等真正皇族后裔的表态,社会上对州迪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一些媒体开始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原因,认为州迪的行为反映了某种身份焦虑和对历史的错误认知。

有心理学家分析,州迪可能是通过构建一个虚幻的"皇族身份"来满足自己对特殊地位的渴望,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身份补偿"。

社会学家则指出,这种现象反映了社会转型期间某些人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和对历史的简单化理解。

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于穿什么衣服,也不在于自称有什么血统,而是在于对历史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发扬。

溥任的低调和实际行动才是对满族文化真正的贡献。

那些活在幻想中的"现代皇族"们,或许应该走出自己搭建的"朝堂",面对真实的历史和现实,找到更有意义的人生方向!

信息来源:《清史研究》杂志社、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献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来源:蜀山史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