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三阅兵刚结束,北京街头还回荡着震撼的轰鸣声。《南华早报》9月10日抛出一篇报道,直接把东风-5C推向焦点。这枚导弹一亮相就抢尽风头,官方形容它“始终处于警戒状态,能够打击世界任何地方”。这话听着就硬气,网友直接炸锅:这不就是给西方国家的一记耳光?
九三阅兵刚结束,北京街头还回荡着震撼的轰鸣声。《南华早报》9月10日抛出一篇报道,直接把东风-5C推向焦点。这枚导弹一亮相就抢尽风头,官方形容它“始终处于警戒状态,能够打击世界任何地方”。这话听着就硬气,网友直接炸锅:这不就是给西方国家的一记耳光?
阅兵现场,三辆重型运输车拉着这个庞然大物缓缓出场。官方解说员嗓子都快喊哑了:“在三辆重型运输车上展示新系统时,官方评论强调,它‘始终处于警戒状态,能够打击世界任何地方’。”这句话在X上被疯转,有人调侃:美国民兵III导弹怕是要失眠了。
东风-5C凭什么这么牛?技术上确实有突破。液态燃料导弹一直有个老毛病:加油慢、存不住、反应迟滞。美国的固态燃料导弹随时能打,但DF-5C偏不服气。北京一位匿名国防专家透露:“其火箭喷嘴显然由膜状材料保护,这是对其前代东风-5B的升级,表明燃料存储技术实现了飞跃,使导弹能在发射井中长期待命,‘随时可以发射’。”军迷们激动坏了——这层膜一加,慢热型直接变秒发型!
战略上,这玩意儿可不是摆设。官方反复强调“始终处于警戒状态,能够打击世界任何地方”,明摆着告诉某些国家:别在南海、台海瞎折腾。中国不好战,但也不怕战。专家说得直白:燃料存储技术突破后,导弹就能长期蹲在发射井里待命。比起东风-5B,这次升级直接把核反击时间砍半——就问你怕不怕?
跟美国民兵III比,东风-5C走的可不是一条路。固态燃料反应快,但射程和载荷有限;液态燃料射程远、威力大,以前吃亏在反应慢。现在呢?技术飞跃把命门堵死了。网友嘲讽:民兵III再快,快得过全球打击?华盛顿到洛杉矶,都在射程里蹲着呢!
西方媒体这次集体哑火。挑刺?挑不出!新华社9月10日只简单提了句“中国在胜利日阅兵中展示了多款先进武器,包括东风系列导弹”,具体数据一字不漏。但“全球打击”四个字已经够某些国家喝一壶了。奥库斯那群人得掂量掂量:在亚太撒野之前,先想想东风-5C答不答应。
DF-5C就是张硬核底牌。2020年以来,美军舰在南海晃悠、台海问题上拱火,咱们就得亮出拳头告诉你:想硬碰硬?随时奉陪!压轴出场不是闹着玩的——中国的核威慑,从来不是空话。军迷分析得透:发射井部署让二次打击能力翻倍,美帝想先发制人?做梦!
技术细节上,那层“膜状材料”可不是简单玩意。得耐高温、抗腐蚀、还要轻巧。专家说它能实现“长期待命”,意味着导弹往井里一放,几个月不用管。
国际博弈中,东风-5C直接给中国加码。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不是虚的,但总有人想压我们一头。现在呢?中国核力量就得让你们正视!网友说得犀利:美国几千枚核弹头,我们才几百枚——但东风-5C上场,最小威慑打出最大效果。想围堵中国?先问问东风同不同意!
说到底,东风-5C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不打仗。中国核政策始终防御为主,“始终处于警戒状态,能够打击世界任何地方”听着狠,实则是在劝退:别逼我们动手!有人比喻:这就像把利剑悬在天上,谁乱来剑就落。“一带一路”搞合作,东风保和平——软硬兼施,才是智慧。
西方当然不爽。专家匿名、外媒沉默,背后全是小心思。AUKUS、QUAD上蹿下跳,东风-5C一亮相,他们的算盘都得重打。网友一针见血:美国嘴上喊“中国威胁”,心里慌得要死——怕的就是东风真的“随时随地”!
东风-5C的意义,远不止阅兵场上的惊鸿一瞥。它背后是中国军力的自信:我们不惹事,但谁也别想骑到头上。技术硬、底气足,某些国家想在亚太玩火?那就试试看吧!
来源:火星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