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奇人陈抟:我从不看人五官,想知祸福,看此三处足矣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3 10:19 1

摘要:朋友们,你是否也曾困惑:为什么有的人相貌平平却能成大事?为什么有些衣冠楚楚之辈,却终究败落?我们一生都在学着看人,也学着做人。

朋友们,你是否也曾困惑:为什么有的人相貌平平却能成大事?为什么有些衣冠楚楚之辈,却终究败落?我们一生都在学着看人,也学着做人。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部被低估的千古奇文——《心相篇》。

它由北宋传奇道士陈抟所著,不同于市面上任何相术,它不讲五官,不看手相,只用寥寥数语,就揭示了命运与人心的根本联系。

1、原文与解读:古老智慧的现代回响

《心相篇》的伟大,在于它把识人的焦点,从外貌拉回了内心。让我们一同品读其中几句振聋发聩的箴言,看看一千年前的智慧,如何精准预测今天的人心。

原文一: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白话浅释: 这便是全文的总纲,石破天惊。意思是,心,才是一个人相貌的真正根源,审视他的内心,善良与邪恶自然就能分晓;而行为,只是内心想法的显现,观察他的具体行为,未来的福祸也就可以预知了。

这彻底颠覆了颜值决定论。陈抟告诉我们:真正的相,不是静态的五官,而是动态的心与行。一个人的眼神是否清澈,嘴脸是否刻薄,举止是否磊落,这些由内心驱动的“动态相”,远比一张固定的脸庞,更能暴露他的本质。所谓“相由心生”,生的不仅是缓慢改变的容貌,更是随时都在“直播”的言行举止。

原文二:

“有心济物,不望报而报自至;无心于得,不求利而利自来。”

白话浅释: 一个人真心实意地去帮助他人、救济万物,从不指望回报,但福报自然会降临到他身上;一个人做事,内心没有想着一定要得到什么,不去主动钻营谋利,但利益和好处常常会自己找上门来。

现实意义: 这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吗?在现代社会,这条法则愈发明显。无论是职场合作还是个人品牌,那些真正专注于创造价值、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人,最终都赢得了信任与回报。而那些处处算计、斤斤计较的人,路却越走越窄。《心相篇》在千年前就点破了:宇宙的能量是流动的,你输出什么样的善意,最终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福气。格局,决定结局。

原文三:

“习静调心,因果善报。一念不生,万法庄严。”

白话浅释: 习惯在安静中调整自己的内心,让它归于平和,善的因果自然会回报你。若能达到一个杂念都不生的境界,那么世间万物在你眼中都会是庄重美好的。

现实意义: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人焦虑的时代,这句话的价值尤为凸显。我们每天被无数信息轰炸,内心充满了浮躁与欲望。“习静调心”,就是一种强大的“反脆弱”能力。它让你在喧嚣中保持清醒,不被情绪左右,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一个能掌控自己念头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你内心的宁静程度,决定了你所能达到的高度。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成功的企业家、思想家都推崇冥想、独处。因为最高级的养生,是养心。

原文四:

“小人识小人,君子识君子。真人面前,伪不得真。”

白话浅释 :小人只能识别出和自己同类的小人,而君子则能识别君子。在真正内心光明坦荡的人面前,任何伪装都无法长久。

你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你能看懂什么样的人。 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交启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也更容易看清和自己同“频道”的人。想要结交高质量的朋友或伙伴,最有效的方法不是钻研“话术”或“技巧”,而是提升自己的德行与层次。当你自己成为一个“真人”,那些虚伪的、玩弄心机的人自然会离你远去,因为你的气场就是他们最好的“照妖镜”。

结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相师”

《心相篇》全文不长,却字字珠玑。它与其说是一部相术,不如说是一部“心术”——修炼自我的心法。它赋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改变命运的主动权。

别再纠结于天生的容貌,也别再轻信表面的伪装。从今天起,学着去做一个更好的“观相者”:

观人,观其行:看他如何对待弱者,如何处理利益,如何面对困境。修己,修其心:保持善念,学会利他,坚持独处,提升格局。

因为,你最好的风水,是你的品行;你最硬的后台,是你的善良。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每一次行为,为自己“画像”。而这张“心相”,才是决定我们最终命运的关键底牌。

对于这部千古奇文,您有什么感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我们一起交流。

来源:露一说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