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坨里镇闵庄村通过“组织引领、制度约束、服务减负、理念浸润”四维协同发力,有效破解了“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陋习,推动文明殡葬新风吹进乡野田间,获评“市级移风易俗示范村”。
转自:唐山广电网
近年来,坨里镇闵庄村通过“组织引领、制度约束、服务减负、理念浸润”四维协同发力,有效破解了“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陋习,推动文明殡葬新风吹进乡野田间,获评“市级移风易俗示范村”。
一、红白理事会“主动劝”,革除“厚葬”旧习
以往,闵庄村办白事存在“比排场、讲阔气”现象,部分村民为讲排场不惜花费数万元,不仅造成沉重经济负担,更助长了不良风气。为此,坨里镇指导闵庄村重组红白理事会,建立“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回访”的全流程工作机制,一旦有村民家中办丧,理事会成员12小时内必定上门,协助处理后事,并依据其家庭实际,耐心劝导、推荐“简办、俭办”方案。
今年7月,村民贾万江去世,子女原计划操办20余桌宴席、租用高档殡葬用品,预算约3万元。经理事会成员和乡村能人上门沟通,以真实案例讲述大操大办之弊,最终家属同意将宴席缩减至6桌,取消纸扎、鼓乐等项目,节省费用1.9万元。
截至2025年8月,理事会已成功劝导28起大操大办行为,村民主动放弃厚葬比例达98%,累计节省殡葬费用31.6万元。
二、村规民约“定标准”,树立“节俭”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闵庄村将殡葬规范纳入《村规民约》修订重点,明确白事操办“硬标准”,让节俭治丧有章可循。《村规民约》中关于白事的约束性条款聚焦“三控一禁”:一是控制宴席规模,规定白事宴席不得超过10桌,禁止使用高档烟酒;二是控制治丧时长,原则上治丧时间不超过1天,避免长时间扰民;三是控制丧葬开支,禁止租用豪华灵车、搭设大型灵棚;四是禁止封建迷信活动,不得邀请“阴阳先生”算卦。为确保条款落地,村里成立由老党员、乡村能人、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每起白事全程监督。若村民违反约定,监督小组会先上门劝导;劝导无效的,将在村公示栏通报,且取消其当年“文明家庭”“好媳妇”等荣誉评选资格。自2022年《村规民约》实施以来,闵庄村白事平均开支从过去的2.5万元降至0.8万元,宴席超标的情况实现“零发生”。
三、多维宣传“育新风”,深化“文明”理念
闵庄村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广泛传播“厚养薄葬、节俭治丧”文明理念。线下每月开展4次“道德讲堂”殡葬主题宣讲,悬挂宣传横幅10余条,每年清明节组织“鲜花祭英烈、文明祭亲人”活动,引导村民绿色文明祭扫。线上通过微信群、短视频等平台定期推送《村规民约》解读、节俭治丧案例,设立“闵庄新风”专栏,邀请村民分享自家白事简办经历,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此外,村里还将文明殡葬纳入“好家风”评选,对“生前尽孝、丧事简办”的家庭公开表彰,以正向激励推动观念转变。
如今走进闵庄村,大操大办的场面不见了,文明节俭的氛围日益浓厚;封建迷信活动销声匿迹,厚养薄葬理念深入人心。殡葬移风易俗不仅为村民减轻负担,更培育了文明乡风,提升了乡村软实力。该村先后获评河北省美丽乡村、河北省卫生村、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等多项荣誉。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