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量从566克减至46克,我国市场一季度销量增长116%,AI眼镜正以惊人的速度从概念走向日常,成为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新桥梁。
阿基点评:智能眼镜:下一代随身AI入口正悄然兴起!
重量从566克减至46克,我国市场一季度销量增长116%,AI眼镜正以惊人的速度从概念走向日常,成为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新桥梁。
2025年被行业称为“AI眼镜元年”。仅第一季度,我国市场就卖出49.4万台智能眼镜,同比增长116.1%。
全球市场出货量达到148.7万台。
智能眼镜正在从极客的玩具转变为普通消费者的日常工具。它不再只是简单的拍照设备,而是融合了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和可穿戴计算技术的下一代服务入口。
①为何成为新服务入口?
智能眼镜作为新一代服务入口的地位源于三大核心优势。
其一是无感交互。智能眼镜解放了双手,允许用户在与现实世界互动的同时无缝获取数字服务。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周志峰指出:“当眼镜集成AI助手、叠加屏幕显示并做到足够轻量化时,它有望进化为一个‘可随身佩戴的服务入口’”。
其二是情境感知。智能眼镜凭借其第一视角和始终在线的特点,能够更精准地理解用户所处环境和使用意图,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其三是无缝连接。智能眼镜正在成为连接手机、汽车、家居的“超级终端”。小米可穿戴事业部总经理张雷也表示,AI眼镜是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是全新的“随身AI入口”。
②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
智能眼镜的功能正从单一功能向多元生态扩展。
目前主流功能包括:实时语音交互(如语音助手、多语言翻译)、影像记录(第一视角拍照录像)、信息显示(导航、提醒、提词器)以及移动支付(声纹支付、扫码支付)。
在应用场景上,智能眼镜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日常生活(导航、支付、信息查询)、办公场景(会议转录、远程协作)、运动健康(动作识别、生理指标监测)以及文旅娱乐(AR体验、实时翻译)。
③技术突破与实用进展
近年来智能眼镜实现了三大突破,推动其从概念走向实用。
轻量化设计是首要突破。2019年时的AI眼镜重达566克,而如今市面上的AI眼镜重量已能够做到低于40克。大朋AI眼镜仅重46克,而Voxnoos AI眼镜更是降至37克。
续航能力显著提升。通过芯片级功耗优化和电池技术改进,部分产品如Rokid Glasses已经实现24小时超长待机,连续通话可达4小时。
交互体验更加自然。AI眼镜集成多种无感核身技术,并通语音、手势和眼球追踪实现更直觉化的操作。Rokid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将多语言翻译准确率提升至98%。
④市场布局与销量表现
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纷纷布局智能眼镜赛道。
五大科技巨头已入场竞争:Meta认为“眼镜是AI的理想形态”;谷歌在研发用于AI眼镜的相机校准验证技术;三星正在打造Android XR可穿戴设备;阿里巴巴公布了夸克AI眼镜的技术进展;微美全息则聚焦AR眼镜和头显等核心产品。
产业链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歌尔股份深度参与小米AI眼镜的制造;瑞芯微是小米AI眼镜主控芯片独家供应商;水晶光电提供光波导模组;日久光电是电致变色调光膜独家供应商。
市场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我国消费级AI/AR眼镜销量达26.2万台,同比增长73%。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AI/AR眼镜出货量将达90万台,同比暴涨133%。
⑤未来市场规模与预测
智能眼镜市场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
据CINNO Research预测,AI/AR眼镜行业三年内有望突破千亿规模。魔飞光电中国区总经理胡品更是指出:“中国在新型显示与智能眼镜市场的发展机遇巨大”。
从全球市场来看,魔飞光电预计在2028-2030年间,全球AR智能眼镜的年出货量将达到数千万副级别。这意味着未来几年该市场将保持年均倍增的高速增长态势。
⑥行业趋势与投资机会
智能眼镜发展呈现三大趋势,孕育着丰富投资机会。
技术融合趋势:AI、AR与可穿戴设备的深度结合正推动智能眼镜向更轻便、更智能、更实用方向发展。芯片技术(如君正T32+高通组合方案)、显示技术(光波导方案)和交互技术(语音、手势识别)是重点发展领域。
应用生态趋势:智能眼镜正在从单一功能设备向多元化服务平台演进。蚂蚁集团发布的gPass技术框架试图构建统一的安全AI数字服务生态,支持“看一下支付”等功能,未来还将在文旅、出行、医疗等场景中释放更多潜能。
市场分化趋势:消费级市场注重轻便实用和专业级市场强调功能强大,将同时发展。光波导AR眼镜可能是未来的成熟形态,而BirdBath技术方案则主打性价比和低端市场。
从投资视角看,可关注:核心部件供应商(芯片、光学模组、传感器)、整机制造商(品牌与代工)以及生态服务商(应用开发、服务平台)。
智能眼镜要真正从“技术产品”跃升为“日常工具”,还需克服硬件标准不统一、开发生态分散、跨设备协同效率低等多重挑战。
但随着芯片算力提升、光学技术突破和生态体系完善,智能眼镜有望在2028-2030年间达到数千万副的年出货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个人移动入口。
可关注产业链核心环节,如芯片供应商、光学组件制造商和整机组装企业,以及能在文旅、出行、医疗等场景提供差异化服务的企业。
来源:新生代作手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