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季是感冒高发期,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病症,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介绍一些预防秋季感冒的小窍门,能够增强体质,健康度过金秋时节。
秋季是感冒高发期,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病症,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介绍一些预防秋季感冒的小窍门,能够增强体质,健康度过金秋时节。
秋季预防感冒
早睡敛阳早起舒肺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日常起居应调整为 “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起敛,帮助养阴;早起能使肺气舒展,防止收敛过度,肺脏功能强劲对于抵御外界病邪有益。
晴天外出可防伤肺中医讲“悲忧伤肺”,秋季情绪低落容易引起肺部疾患,要注意保持内心宁静,可以通过冥想、瑜伽、阅读等方式,或在天气晴朗时外出游玩,感受独属于秋季的愉悦感,一扫心中阴霾。
拍打大椎振奋阳气大椎穴(颈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隶属督脉,是阳经气血汇聚的地方,具有统率和督促阳经脉气的作用。按摩、拍打此穴可以振奋阳气、抵御外邪,预防风寒湿邪进入体内,防治感冒及咳嗽。
酸味食物收敛肺中医认为,肺主收敛肃降,食用一些酸味食物能帮助肺脏收敛维持身体阴阳平衡,如山楂、乌梅、柠檬、金桔等。相对而言辛主发散,食用过多辛味食物会影响肺的收敛功能,注意避免。
足三里强身健体入秋之后先加强脾胃运化功能,才能使进补的食材有效吸收。可以选择刺激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健运脾胃、补益气血、通经活络、强身健体,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
轻松吃喝治感冒
秋季出现比较轻微的感冒,不妨试试食疗,常见的感冒大致分为三个类型:风寒、燥邪和气虚,具体调理方法如下——
风寒感冒
主要表现是怕冷、低烧、鼻塞、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无汗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
食疗应选择一些能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
神仙粥
糯米100克,葱白7根,生姜15克,食醋30毫升。先将糯米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粥,再将葱、姜捣烂,沸后煮5分钟,加入食醋,搅匀起锅。
温服,上床覆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4次。
干白菜根汤
干白莱根1块,红糖25克,姜3片,将原料洗净,加水1碗共煎汤。温服,每日3次。
姜糖饮
生姜6片,红糖15克。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浸5分钟,再调入适量红糖。温服,频频饮之。
燥邪感冒
被燥邪伤害,易出现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皮肤干燥、舌质淡红等燥邪感冒的症状。
如果症状较轻,不妨用具有清肺润燥、宣降肺卫功效的食疗方来调理。
雪梨川贝冰糖饮
大雪梨1个,川贝末5克,冰糖适量。将雪梨洗净,切J顶去核。川贝末与冰糖放入梨内,加适量水,上笼隔水武火蒸30分钟即成。食梨饮汤。
百合杏仁粥
鲜百合50克,杏仁(去皮尖打碎)10克,粳米50克。上3味共煮稀粥,加适量白糖即成。温服,随量服食。
润肺止咳茶
玄参、麦冬各60克,乌梅24克,桔梗30克,甘草15克。上药干燥后共研碎,混匀分装,每袋18克。每服1袋每日2次,用白开水冲泡,代茶饮。
气虚感冒
一些人感冒后无论按风寒感冒还是燥邪感冒治都不见症状减轻,这种情况就要请资深医师诊疗是不是因为气虚导致的感冒了。
气虚体质的人免疫力和抵抗力明显低于身体健康的人,往往少气懒言、语声低微、乏力疲倦、常出虚汗,感冒也不足为奇。
对于气虚体质者,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养。一般来说,应选择补气的食品,如小米、粳米、糯米、莜麦等。
什锦麦胚饼
葡萄干20克,龙眼肉10克,花生仁10克,大枣10枚,麦胚粉100克,白糖(或红糖)20克。葡萄干洗净,与龙眼肉一起切碎,花生仁炒熟,大枣洗净去核,上述两种食物同样切碎,将麦胚粉用开水稍烫,加入上述原料后,揉合均匀,制成薄饼,烙熟。
此饼具有益气、养血、安神、提神的功效,经常适量食用,对气虚体质者有益处。
金沙玉米粥
玉米粒80克,糯米40克,红沙糖40克(玉米和糯米要用清水浸泡2小时),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至软熟,加糖再煮5分钟即可。
因为玉米中含有抗氧化剂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所以,此粥对气虚体弱者强身健体有好处。
山药桂圆粥
山药100克,桂圆肉15克,荔枝肉3个,五味子3克,白糖适量。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将山药片、桂圆、荔枝肉、五味子同煮,煮好后加入白糖即成。
此粥可补中益气、益肺固精、壮筋强骨、生长肌肉。山药中含有淀粉酶等营养成分,对气虚体质者颇有益处。
沈阳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时间:每日16:50
重播时间 :次日06:23
来源:北方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