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揭幕战虽未开踢,但参赛双方渝中队和九龙坡队已通过海报“交手”:九龙坡鑫源队率先发布了“赢不由‘中’”赛前海报,剑指渝中;渝中半岛队则发布了“攒劲爬‘坡’”赛前海报,针锋相对。似乎是担心对方看不明白,两幅海报将“中”和“坡”字打了引号。
9月13日晚,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渝超”)揭幕战将在渝中区大田湾体育场打响!
揭幕战虽未开踢,但参赛双方渝中队和九龙坡队已通过海报“交手”:九龙坡鑫源队率先发布了“赢不由‘中’”赛前海报,剑指渝中;渝中半岛队则发布了“攒劲爬‘坡’”赛前海报,针锋相对。似乎是担心对方看不明白,两幅海报将“中”和“坡”字打了引号。
图源:重庆晨报
9月12日,“渝超”抽签结果揭晓,五大赛区第一轮赛程和时间出炉,41支区县队队名也同时公布。
从这些队名中,我们可以大胆想象:
当“荣昌卤鹅队”与“铜梁火龙队”在绿茵场狭路相逢,当“巫山红叶队”与“奉节诗橙队”在观众呐喊中同台竞技,重庆正在全市足球史上,书写一种全新的足球表达——它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场关于城市文化的全民狂欢。
在“贵州村超”“苏超”“赣超”纷纷出圈的背景下,“渝超”先以极具重庆辨识度的队名,不仅让足球回归本土叙事,更可能会用城市符号构建一条文体旅商融合的新赛道。
目前暂未看到各区县文旅或体育部门负责人出镜解说“队名背后的那些故事、口号背后的那些密码,但队名、口号肯定很重要。不信,你听:“一听大渡口,球场抖三抖!”“山火吓不退,冲锋看北碚!”是不是对手脚未伸、球未踢,听到就要软三分?
队名即战略,各球队都想用“最重庆”的符号破圈。看“渝超”的队名,似乎就是一场重庆文化的“集大成者”——
山水之美,勾勒诗意画卷——巫山红叶、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巫溪红池坝、丰都南天湖;
历史之韵,激活人文奇观——大足石刻、云阳恐龙、忠县烽烟三国、彭水蚩尤战神队、黔江白垩纪恐龙队;
图源:云阳微发布
舌尖之味,唤醒味觉记忆——荣昌卤鹅、綦江米粉、城口老腊肉、沙坪坝陈昌银;
产业之兴,张扬未来雄心——潼南柠檬、酉阳800、石柱红、秀山毛尖、永川长城汽车、涪陵国药太极、科学城高芯猛虎。
这样的命名策略绝非随意为之,而是暗合城市营销的黄金法则,将抽象的地域认同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超级符号,也是精准把握当下文旅传播的核心逻辑——让比赛不仅是比赛,而是一场城市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村超”之所以能带火榕江旅游,正是因为“卷粉队”“烧烤队”等队名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座小城的风味。而“渝超”更进一步,用重庆38个区县的超级符号,构建了一张覆盖自然、人文、美食、产业的文旅地图。
这些队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或思路:重庆市各区县文旅委未来可推出“渝超文旅护照”,观众每观赛一场,可收集对应区县特色盖章,累积兑换当地旅游优惠或文创礼品,打造“看球+打卡”的深度游模式。
“渝超”不只是足球,更是“城市IP争夺战”。对比全国同类赛事,“渝超”的队名设计似乎更显“野心”——对标“村超”的烟火气,却又不止于乡村叙事,而是涵盖城乡、古今、产业、生态;借鉴“苏超”的精致感,却更加大刀阔斧,直接把城市名片浓缩进队名;学习“赣超”的地域性,但更强调“IP化运营”,如“涪陵国药太极队”直接关联企业品牌,“云阳恐龙队”呼应当地“世界恐龙化石长城”“世界恐龙之乡”的定位。
这样的命名不仅仅是为了比赛,更是让每一个球队成为一个独立的文旅IP。例如,“大足石刻队”赛后可在球场搭建石刻拓印体验区;“巫山红叶队”可在比赛时派发红叶书签,预告秋季红叶节……这种“一场比赛即一次城市文旅路演”的思维,或将改写体育赛事的经济模型。
因此,“渝超”踢球踢到区县,区县文旅部门完全可让球队主场成为“旅游推广中心”,如南川金佛山队的主场比赛门票含金佛山景区优惠券,实现“赛旅联动”;
每场赛事打造“渝超文旅盲盒”,可以在每场赛后抽奖,内含对应区县特产(如潼南柠檬、忠县柑橘);
从竞技体育到全民文化节,“渝超”应不只是关注比赛本身,而是应围绕队名构建一套完整的“足球+”生态;
“舌尖上的渝超”——观赛之余,可尝遍渝味360碗中的各区县美食,如“荣昌卤鹅队”赛后提供粉丝福利折扣券;
“非遗里的渝超”——中场休息时,巴南木洞山歌、钢梁龙舞、秀山花灯、酉阳摆手舞、石柱土家啰儿调等技艺都可以到场助兴、轮番展演;
“科技范的渝超”——如“科学城高芯猛虎队”的主场比赛,可结合VR技术等其他高科技打造、展示“未来重庆”。
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体育赛事,而是一种以足球为媒介的城市文化传播工程。当观众因“城口老腊肉队”而来,又因腊肉背后的千年非遗工艺而留下,体育就真正成为了文旅破圈的杠杆。
体育赛事的更高维度竞争,在于能不能讲好各自的城市故事、乡村叙事。从“村超”到“苏超”再到“渝超”,中国群众体育正经历从“乡土自娱”到“城市品牌”的跃迁。希望“渝超”的思考与策划,探索与实践继续证明,顶级赛事IP的价值不仅在于场上竞技,更在于能否让城市的每一处风景、每一种味道、每一段历史,都在赛场上被重新讲述。
未来,如果“渝超”能进一步将球队IP转化为文旅产品(如“巫山红叶联名球衣”“綦江米粉风味套餐”),甚至推出“渝超主题旅游专线”,它的影响力将远超赛场,成为重庆向世界递出的又一张“超级名片”。
当然,“渝超”还有一层价值,或许在于通过足球重构这座城市内部的关系网络。沙坪坝队以高校师生为主力,涪陵队由药企员工担纲,多支球队退役职业球员与50多岁的老将同场竞技——这种“户籍+学籍+社保+外卡”的组队机制,本质是以足球为纽带,打破地域、年龄、职业的藩篱,让3200多万新老重庆人找到身份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图源:沙坪坝发布
图源:涪陵足协
体育的终极赛场,不仅是绿茵,更是人心。当“渝超”让全体重庆人、全国球迷因一场比赛记住一座城、爱上一座城时,它就已超越了足球本身,成为了城市品牌的新引擎。当足球与城市真正血脉相连时,“新韵重庆”的梦想自会水到渠成。
来源:光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