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这趟所谓的云南旅居生活,搁亚慧心里头,估计早就成了一锅煮不开的温水,不冷不热,但憋屈得慌。本来以为是换个地方,换种心情,结果呢?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拧巴。
说实话,这趟所谓的云南旅居生活,搁亚慧心里头,估计早就成了一锅煮不开的温水,不冷不热,但憋屈得慌。本来以为是换个地方,换种心情,结果呢?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拧巴。
那个曾经一天到晚围着她转,把她当成全世界的男人,现在可倒好,一头扎进了姐姐姐夫的小圈子,成了人家的“专属跟班”,鞍前马后,忙得不亦乐乎。你给他递个眼神,他可能都接收不到信号,心思全在怎么让那边高兴上。看着这场景,亚慧心里能不堵得慌吗?自己这边呢,为了那点直播的业绩,每天对着手机屏幕口干舌燥,忙得脚不沾地,连亲儿子都快顾不上了,感觉孩子都快成了放养的。到头来,既没捞着清闲,也没见着什么真金白银的实在好处,图啥呢?
就亚慧这种眼里揉不进沙子,心里有火当场就得灭的直性子,让她把这股邪火憋到散伙回家再自己慢慢消化,那简直比登天还难。她这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内耗。可这火气,总得有个出口吧?直接对着姐姐姐夫开炮?那不行,面子上过不去,往后还怎么相处。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保姆不巧就成了那个撞上枪口的“倒霉蛋”。起因特简单,就是孩子吃饭挑食。这事儿放平时,可能说两句就过去了,但现在,它成了引爆所有积压情绪的导火索。亚慧那嗓门一下子就拔高了,话里话外,句句带刺儿,把对保姆工作的不满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其实,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自己心里也明镜儿似的,孩子最近没人管,挑食的毛病越来越严重,这最大的责任人,不就是她自己这个当妈的吗?那份对儿子的愧疚感,和对自己现状的无力感交织在一起,最终只能通过这种激烈的方式宣泄出来。
这么大的动静,就隔着一堵墙的隔壁院子,小凤能听不见?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乎,就在这气氛最僵硬的时刻,小凤和另一个姐妹不早不晚地出现了。
你猜怎么着?她们俩一进门,满脸堆笑,特别自然地问:“哎呀,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要打包了?东西多不多,我们来搭把手?”这话说的,滴水不漏,既体贴又给了个台阶下。但凡有点眼力见的人都看得出来,这哪是来帮忙打包的,这分明就是来“灭火”和“递话”的。
这操作,说实话,里面的门道可深了。小凤的出现,首先是把现场那股子能把人冻僵的尴尬气氛给冲散了。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她这是在用行动告诉亚慧:“妹妹,你刚才那番指桑骂槐的话,我听见了,也听懂了。你心里的那点不痛快,我收到了。”小凤这人,向来做事都挺敞亮大气的,她不会跟你玩虚的。她紧接着就抛出了橄榄枝,那意思就是,你明天带着孩子老公,直接上我家吃饭,锅碗瓢盆的我全包了,今天你只管收拾你的东西,我可不像你,为几个盘子碗的事儿搞得人尽皆知。
这波操作,简直就是高情商的典范。她既没有直接点破亚慧的不满,避免了正面冲突,又用一种“姐姐我罩着你”的姿态,给了亚慧足够的安抚和面子。等于是在说:“你的委屈,我认了,并且我会补偿你,这事儿就此翻篇,别再闹了。”
所以你看,亚慧那场看似冲着保姆的大发雷霆,实际上院子里的人谁心里没杆秤?那话是说给保姆听的吗?是,但又不全是。那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又不得不演的“独角戏”,观众就是那一大家子人,尤其是该听懂的人。而小凤的及时出场和表态,就等于给这场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直接盖章确认:“OK,信号我get到了,这事到此为止。”
一场家庭内部的暗流涌动,就这么被四两拨千斤地化解了。你说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不是有时候比电视剧里的情节还要精彩和复杂?这里面的弯弯绕绕,真够人琢磨一阵子的。
来源:小模型数学